|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缩略语表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 1 畜禽体内氧化-还原平衡体系 | 第13-14页 |
| ·自由基定义 | 第13页 |
| ·自由基的危害 | 第13-14页 |
| 2 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定义与危害 | 第14-15页 |
| ·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定义 | 第14页 |
| ·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危害 | 第14-15页 |
| ·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蛋白质和酶的危害 | 第14页 |
| ·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膜和亚细胞器的危害 | 第14页 |
| ·脂质过氧化反应对主要组织器官的危害 | 第14-15页 |
| 3 氧化应激对畜牧生产造成的危害及解决办法 | 第15页 |
| 4 茶多酚简介 | 第15-22页 |
| ·茶多酚定义和结构组成 | 第15-16页 |
| ·茶多酚(TP)的理化性质 | 第16页 |
| ·茶多酚(TP)的毒理性质 | 第16-17页 |
| ·茶多酚(TP)在动物体内的代谢 | 第17页 |
| ·茶多酚(TP)的主要性质及其作用机理 | 第17-20页 |
| ·茶多酚(TP)抗氧化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 第17-19页 |
| ·茶多酚(TP)杀菌抗病毒抗畸变作用 | 第19-20页 |
| ·茶多酚(TP)抗过敏作用和防辐射 | 第20页 |
| ·茶多酚(TP)抗氧化所引起的生物学功能 | 第20-22页 |
| ·茶多酚(TP)降血脂,保护心血管 | 第20-21页 |
| ·茶多酚(TP)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 第21-22页 |
| ·茶多酚(TP)在养禽业中中的应用 | 第22页 |
| ·茶多酚(TP)能提高家禽生长性能 | 第22页 |
| ·茶多酚(TP)能改善家禽产品品质 | 第22页 |
| 5 鹅肥肝简介 | 第22-25页 |
| ·鹅肥肝起源和发展 | 第22-23页 |
| ·肥肝营养价值 | 第23页 |
| ·鹅肥肝生成机理 | 第23-24页 |
| ·肝脏途径 | 第24页 |
| ·肝外途径 | 第24页 |
| ·酶和激素的调控 | 第24页 |
| ·肥肝营养学研究现状及其生产肥肝中存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4-25页 |
| ·我国肥肝营养学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 ·生产肥肝中存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5页 |
| 6 本试验的目的意义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试验部分 | 第26-47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6-32页 |
| ·试验设计 | 第26-28页 |
|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第26页 |
| ·饲养分期 | 第26页 |
| ·主要试验原料、设备及试剂 | 第26-27页 |
| ·试验各期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第27-28页 |
| ·饲养试验及其管理 | 第28页 |
| ·屠宰试验 | 第28-29页 |
| ·停饲 | 第28页 |
| ·采血、宰杀 | 第28-29页 |
| ·取肝样 | 第29页 |
| ·脱毛 | 第29页 |
| ·屠体冷藏 | 第29页 |
| ·剖腹取肝 | 第29页 |
| ·屠体采样 | 第29页 |
| ·测定内容 | 第29-32页 |
| ·生长性能指标的测定和计算 | 第29-30页 |
| ·屠宰性能指标的测定和计算 | 第30页 |
| ·肥肝生产性能测定 | 第30-31页 |
| ·肝脏抗氧化指标测定 | 第31页 |
| ·血液生化指标的分析测定 | 第31-32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2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 ·生长性能指标 | 第32-33页 |
| ·屠宰性能指标 | 第33页 |
| ·产肝性能测定 | 第33-36页 |
| ·肥肝生长性能测定 | 第33页 |
| ·肝外脂肪沉积指标测定 | 第33-36页 |
| ·肥肝常规成分测定 | 第36页 |
| ·肝脏抗氧化指标测定 | 第36-37页 |
| ·鲜肥肝抗氧化指标测定 | 第36页 |
| ·不同保存期肥肝酸价和过氧化值测定 | 第36-37页 |
|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 第37-39页 |
| 3 讨论 | 第39-46页 |
| ·茶多酚(TP)对朗德鹅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 第39页 |
| ·茶多酚(TP)对朗德鹅肝外脂肪沉积的影响 | 第39-40页 |
| ·茶多酚(TP)对朗德鹅肥肝生长性能和肥肝常规成份的影响 | 第40-41页 |
| ·茶多酚(TP)对肥肝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不同存放期对肥肝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 | 第42-43页 |
| ·茶多酚(TP)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3-46页 |
| 4 本研究的结论、创新点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6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46页 |
|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