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31页 |
1.苏云金芽孢杆菌概述 | 第11-12页 |
2.苏云金芽孢杆菌营养期杀虫蛋白 | 第12-18页 |
·vip3A基因的发现及分布 | 第12页 |
·Vip3A类蛋白特性 | 第12-13页 |
·vip3A基因的定位研究 | 第13页 |
·Vip3A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 第13-14页 |
·Vip3A的杀虫作用机理 | 第14-17页 |
·Vip3A的杀虫活性 | 第17页 |
·vip3A的重组及利用 | 第17-18页 |
·Vip3A与芽孢效应 | 第18页 |
3.绿色荧光蛋白 | 第18-28页 |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 | 第18-19页 |
·绿色荧光蛋白的结构 | 第19-20页 |
·绿色荧光蛋白的生化特性 | 第20-21页 |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机制及光谱特性 | 第21-22页 |
·绿色荧光蛋白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 第22-28页 |
4.抗性管理研究 | 第28页 |
5.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28-31页 |
第一章 Bt 4.0718中vip3A的鉴定、克隆表达及生测 | 第31-61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31-43页 |
·材料 | 第31-36页 |
·方法 | 第36-43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43-55页 |
·苏云金芽孢杆菌不同亚种vip3A的鉴定 | 第43页 |
·Bt 4.0718中vip3A的克隆和测序鉴定 | 第43-48页 |
·vip3-Bt4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生物测定 | 第48-55页 |
3.讨论 | 第55-61页 |
·Bt 40.718的vip3A杀虫基因分析 | 第55-56页 |
·Vip3A对延缓抗性提高毒力的意义 | 第56-57页 |
·实验中所用的表达载体分析 | 第57-59页 |
·关于两种制备抗原方法的比较 | 第59-61页 |
第二章 利用EGFP检测Vip-Bt4的表达及其与芽孢效应的关系 | 第61-81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61-69页 |
·材料 | 第61-65页 |
·方法 | 第65-69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69-77页 |
·vip3A与egfp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9-70页 |
·pEVG中间载体的构建 | 第70-72页 |
·pHTM中间载体构建 | 第72页 |
·pHTVG穿梭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2-74页 |
·电转化无晶体突变株并表达 | 第74-75页 |
·绿色荧光显微镜检测 | 第75-76页 |
·芽孢中绿色荧光的检测 | 第76-77页 |
3.讨论 | 第77-81页 |
·绿色荧光蛋白与Vip3A的融合表达 | 第77页 |
·通过EGFP观察Vip3A的表达 | 第77-78页 |
·Vip3A参与芽孢效应的方式 | 第78-79页 |
·融合表达的策略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7页 |
附录 | 第97-99页 |
硕士期间撰写、发表与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