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5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6-42页 |
一、奶牛热应激与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1.奶牛热应激发生机理 | 第16-17页 |
2.热应激对奶牛影响 | 第17-20页 |
·热应激对干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的影响 | 第17页 |
·热应激对产奶性能的影响 | 第17-18页 |
·热应激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18-19页 |
·热应激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 第19-20页 |
·血浆的组成与变化 | 第19页 |
·血细胞的组成与变化 | 第19-20页 |
·热应激对奶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0页 |
3.奶牛热应激相关基因与蛋白质 | 第20-23页 |
·热休克蛋白与热应激 | 第20-21页 |
·热休克因子与热应激 | 第21页 |
·Bcl-2/Bax基因与热应激 | 第21-22页 |
·p53基因与热应激 | 第22-23页 |
4.缓解奶牛热应激的营养调控措施 | 第23-24页 |
·提高奶牛能量水平 | 第23页 |
·提高蛋白质水平和利用效率 | 第23-24页 |
·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调整阴阳离子平衡 | 第24页 |
二、奶牛过瘤胃蛋氨酸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1.过瘤胃蛋氨酸 | 第25页 |
2.蛋氨酸的过瘤胃类型与保护措施 | 第25-26页 |
·蛋氨酸类似物与聚合物 | 第25页 |
·包被蛋氨酸 | 第25-26页 |
3 保护性蛋氨酸的稳定性检验与评价 | 第26页 |
4 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26-28页 |
·对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对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以及乳脂肪和乳蛋白量的影响 | 第27页 |
·对蛋白质利用和菌体蛋白合成的影响 | 第27页 |
·对动物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 第27-28页 |
5 影响过瘤胃蛋氨酸的因素 | 第28页 |
·过瘤胃蛋氨酸的类型和加工处理方法 | 第28页 |
·日粮结构 | 第28页 |
·过瘤胃蛋氨酸的添加时间和添加量 | 第28页 |
·奶牛生产水平 | 第28页 |
6.过瘤胃蛋氨酸应用前景 | 第28-29页 |
三、热应激与淋巴细胞凋亡以及凋亡调控 | 第29-34页 |
1.热应激与淋巴细胞凋亡 | 第29页 |
2 淋巴细胞凋亡途径 | 第29页 |
3 应激调控淋巴细胞凋亡的途径 | 第29-34页 |
·HSP70与细胞凋亡 | 第29-31页 |
·Bcl-2家族 | 第31-32页 |
·p53基因 | 第32页 |
·细胞因子 | 第32-33页 |
·其他调控因素 | 第33-34页 |
四、过瘤胃蛋氨酸调控奶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2页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第42-111页 |
试验一、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以及血液氨基酸的影响 | 第42-56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3 讨论 | 第50-53页 |
4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试验二、过瘤胃蛋氨酸对夏季泌乳奶牛外周血液指标的影响 | 第56-72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5页 |
3 讨论 | 第65-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试验三、过瘤胃蛋氨酸对夏季泌乳奶牛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72-8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2-7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3-75页 |
3 讨论 | 第7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试验四、过瘤胃蛋氨酸对夏季泌乳奶牛血清HSP70 OD值和T_3、T_4以及皮质醇的影响 | 第80-8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0-8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3-84页 |
3 讨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试验五、过瘤胃蛋氨酸对夏季奶牛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88-11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9-9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6-105页 |
3 讨论 | 第105-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全文结论 | 第111-112页 |
全文创新 | 第112-113页 |
英文缩写 | 第113-11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