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农民工权益保护:政府面临的紧迫课题 | 第9-16页 |
一、“农民工”与“农民工权益”的概念界定 | 第9页 |
二、当前我国农民工权益受损的现状分析 | 第9-14页 |
(一) 经济权益的缺位 | 第10-11页 |
(二) 政治权益的缺失 | 第11-12页 |
(三) 文化权利和受教育权利的缺乏 | 第12-13页 |
(四) 社会保障权益的缺损 | 第13-14页 |
三、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危害及影响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农民工权益对政府的责任诉求 | 第16-23页 |
一、政府责任的内涵和形式 | 第16-17页 |
二、政府对农民工权益保护负责的理论思考 | 第17-19页 |
(一) 基于人权的思考 | 第17-18页 |
(二) 基于社会平等与公正的思考 | 第18-19页 |
(三) 基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 第19页 |
三、政府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责任 | 第19-20页 |
(一) 政府作为制度配置主体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 第19-20页 |
(二) 中国政府的政治特性决定了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政治责任 | 第20页 |
(三) 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护是法治社会对政府的必然要求 | 第20页 |
四、政府在农民工权益保护的责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 第20-23页 |
(一) 政府行政保护的优势 | 第20-21页 |
(二) 从其它保护形式的局限性作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责任的缺失 | 第23-29页 |
一、政策缺口—制度瓶颈之分析 | 第23-26页 |
(一) 农民工户籍问题 | 第23-24页 |
(二) 就业问题 | 第24页 |
(三) 工资问题 | 第24-26页 |
二、管理缺责—管理模式偏差之分析 | 第26-27页 |
(一) 管理思想落后,较少考虑应对管理对象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 第26页 |
(二) 在管理职能上重管制,轻服务,并且管理水平层次较低 | 第26页 |
(三) 管理部门错位,协调不够,合力未能发挥 | 第26-27页 |
三、保障缺陷—保护功能之分析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政府对农民工权益保护尽责的政策思路 | 第29-40页 |
一、创设制度平台 | 第29-34页 |
(一) 改革户籍制度 | 第29-30页 |
(二) 改革劳动就业制度 | 第30-31页 |
(三) 改革相关教育、培训制度 | 第31-33页 |
(四) 创立农民工民主自治制度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 第33-34页 |
(五) 架构方位完善的监督制度 | 第34页 |
二、变革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 | 第34-36页 |
(一) 转变管理观念 | 第34-35页 |
(二) 转变管理模式 | 第35-36页 |
三、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 | 第36-40页 |
(一) 完善农民工权益的法治化保障 | 第36-37页 |
(二)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