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概述 | 第9-13页 |
一、“游侠”本义” | 第9-12页 |
二、“先唐游侠文学”的定义 | 第12页 |
三、先唐游侠文学的体裁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两汉游侠题材散文 | 第13-26页 |
第一节 《史记》《汉书》相关内容概要 | 第13-17页 |
一、游侠散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一) 《史记》四公子列传、《刺客列传》——先秦游侠 | 第13-14页 |
(二) 《史记·游侠列传》——西汉布衣之侠 | 第14页 |
(三) 《汉书·游侠传》——西汉豪侠 | 第14页 |
二、关于《史记·游侠列传》中的“延陵” | 第14-17页 |
第二节 《史记》《汉书》游侠散文的特征 | 第17-23页 |
一、在纪实中呈现多种可能的题材方向 | 第17-22页 |
(一) 表现游侠的私人集团性 | 第17-19页 |
(二) 表现游侠的侠义精神 | 第19-20页 |
(三) 描写游侠的暴力活动 | 第20-21页 |
(四) 描写少年游侠形象 | 第21-22页 |
二、设置有文学意味的细节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史记》《汉书》游侠散文之比较 | 第23-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汉魏六朝游侠题材诗歌 | 第26-60页 |
第一节 咏史性的游侠诗 | 第26-31页 |
第二节 游侠形象在诗歌中逐渐虚化 | 第31-40页 |
一、“长安”、“五陵”游侠诗 | 第31-37页 |
(一) “长安”、“五陵”和游侠的关系 | 第31-34页 |
(二) 从《刘生》诗来看“长安”、“五陵”游侠变为审美意象 | 第34-37页 |
二、“少年”游侠诗 | 第37-40页 |
第三节 游侠诗题材的创新 | 第40-48页 |
第四节 游侠诗的题材拓展——从烈女复仇故事到诗歌 | 第48-59页 |
一、《秦女休行》本事小考 | 第49-58页 |
(一) 秦女休故事 | 第49-56页 |
(二) 庞氏烈妇故事 | 第56-58页 |
二、其他烈女复仇故事简介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三章 游侠题材小说 | 第60-65页 |
一、《燕丹子》 | 第60-61页 |
二、《三王墓》 | 第61-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