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1、高中历史新课程基本理念和特点 | 第10-12页 |
2、国内外“教学行为”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3、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13-16页 |
1、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14页 |
3、常熟高中教育概况 | 第14-15页 |
4、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15-16页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6-42页 |
(一) 备课 | 第16-22页 |
1、备课的形式 | 第16页 |
2、对备课的重视性 | 第16-17页 |
3、备课的时间 | 第17-20页 |
4、备课中最需要了解或学习的内容和渠道 | 第20-22页 |
(二) 课堂教学 | 第22-35页 |
1、导入新课 | 第22-25页 |
2、讲授法 | 第25-27页 |
3、教学形式 | 第27-29页 |
4、教学手段 | 第29-32页 |
5、课堂提问 | 第32页 |
6、历史教科书 | 第32-34页 |
7、课堂管理 | 第34-35页 |
(三) 教学反思 | 第35-38页 |
1、教学评价 | 第35-36页 |
2、教学反思 | 第36-37页 |
3、专业发展方向 | 第37-38页 |
(四) 对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认识 | 第38-42页 |
1、历史课程改革培训 | 第38-39页 |
2、对历史课程改革的理解 | 第39-40页 |
3、课堂教学目的 | 第40-42页 |
四、思考与建议 | 第42-47页 |
1、教师必须主动迎接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挑战 | 第42-45页 |
2、完善培训机制 | 第45-46页 |
3、建立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