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22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22-23页 |
| 第2章 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理论 | 第23-32页 |
|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 第23-27页 |
| ·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 | 第27-29页 |
|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我国实施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47页 |
| ·基础资产属性角度 | 第32-35页 |
| ·企业内部动力角度 | 第35-42页 |
| ·动力一:改善企业资产流动性 | 第35-39页 |
| ·动力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 第39-42页 |
| ·外部投资者需求角度 | 第42-45页 |
| ·政策技术环境角度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国外应收账款证券化模式比较研究 | 第47-66页 |
| ·研究对象选取 | 第47-49页 |
| ·美国和日本的应收账款模式比较研究 | 第49-61页 |
| ·美国模式 | 第49-54页 |
| ·日本模式 | 第54-59页 |
| ·美、日模式比较分析 | 第59-61页 |
| ·国外应收账款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61-63页 |
| ·我国发展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初步构想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5章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模式探讨 | 第66-101页 |
| ·应收账款证券化模式设计原则 | 第66-67页 |
| ·应收账款证券化模式的主要环节设计 | 第67-88页 |
| ·基础资产选择标准 | 第67-76页 |
| ·特殊目的机构形态 | 第76-82页 |
| ·交易结构 | 第82-83页 |
| ·信用增级方式 | 第83-87页 |
| ·应收账款证券化产品 | 第87-88页 |
|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若干示范模式 | 第88-93页 |
| ·台湾世平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分析 | 第93-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 第6章 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模式配套政策研究 | 第101-112页 |
| ·强化信用风险管理 | 第101-105页 |
|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 第105-107页 |
| ·明确会计税收问题 | 第107-110页 |
| ·培育中介服务机构 | 第110-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 结论 | 第112-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2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0-121页 |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