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班智达及其因明境论思想管窥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6-9页 |
一、《量理藏论》的研究现状 | 第6-7页 |
二、本文所使用的基础性文献的几点说明 | 第7-9页 |
第二章 萨迦班智达的时代、家族及其生平与著作 | 第9-21页 |
第一节 萨迦班智达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9-11页 |
一 萨班所处的社会政治背景 | 第9-10页 |
二 萨迦班智达时代藏传佛教的情况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萨迦班智达的家族及其生平 | 第11-17页 |
一 萨迦班智达的家族 | 第11-14页 |
二 萨迦班智达的生平 | 第14-17页 |
第三节 萨迦班智达的著作 | 第17-21页 |
一 萨迦班智达的著作概况 | 第17-19页 |
二 萨迦班智达的代表作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萨迦班智达因明思想源流 | 第21-30页 |
第一节 藏传量学与萨迦班智达的量学传承 | 第21-26页 |
一 从因明古学到法称量学 | 第21-22页 |
二 法称量学在印地的传承 | 第22-24页 |
三 法称量学在藏地的传承 | 第24-25页 |
四 萨迦班智达的量学传承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内明方面的思想渊源 | 第26-30页 |
一 经部思想 | 第26-27页 |
二 假相唯识思想 | 第27-28页 |
三 阿底峡对量学的看法 | 第28-30页 |
第四章 萨迦班智达因明的境论思想管窥 | 第30-67页 |
第一节 《量理藏论》汉译名称与结构说明 | 第30-34页 |
一 关于本论汉译名称 | 第30-33页 |
二 《量理藏论》的结构说明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境之性相 | 第34-48页 |
一 辨析性相 | 第35-40页 |
二 辨析心 | 第40-42页 |
三 辨析所明 | 第42-46页 |
四 观境之性相 | 第46-48页 |
第三节 境之差别 | 第48-58页 |
一 不堪作所量的错乱之境 | 第48-51页 |
二 所量唯独一自相 | 第51页 |
三 质难与回应 | 第51-58页 |
第四节 萨迦班智达境论的逻辑结构初探 | 第58-67页 |
一 萨迦班智达关于境与有境的建立 | 第58-59页 |
二 萨迦班智达"境论"的逻辑结构 | 第59-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