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诸子前哲学论文

汉代象数易学哲学思想探析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9-12页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动机第9页
 二、研究概况及方法第9-12页
第一章 关于汉代象数易学的几个问题第12-32页
 第一节 汉代象数易学的发展演变第12-20页
  一、汉代象数易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第12-13页
  二、汉代象数易学的发展阶段第13-19页
  三、汉代象数易学的内涵和定位第19-20页
 第二节 经学背景下的汉代象数易学第20-26页
  一、经学的时代背景第20页
  二、今文经学与汉代象数易学第20-22页
  三、谶纬神学与汉代象数易学第22-26页
 第三节 汉代易学象数偏向的原因分析第26-32页
  一、政治原因第27页
  二、社会经济原因第27-28页
  三、重阴阳、言灾异的学术倾向第28页
  四、今文经学的影响第28页
  五、谶纬神学的影响第28-29页
  六、象思维习惯及经验论的思维方式第29-30页
  七、儒家经世致用,形下与形上之学相结合第30页
  八、易学自身发展规律第30-32页
第二章 汉代象数易学中哲学思想第32-66页
 第一节 孟焦易学中的哲学思想第32-40页
  一、孟喜以“卦气”为核心展开的宇宙观第32-35页
  二、孟喜易学中辩证思想第35-36页
  三、孟喜易学价值观及其评价第36-37页
  四、焦延寿易学哲学思想及其评价第37-40页
 第二节 京氏易学中哲学思想第40-45页
  一、系统宇宙观的构建第41-42页
  二、辩证法的思想的丰富展开第42-44页
  三、价值观——天人合一,社会和谐的儒家文化价值理想第44-45页
  四、京氏易学的局限及评价第45页
 第三节《易纬》中的哲学思想第45-52页
  一、《易纬》宇宙观第45-51页
  二、《易纬》中辩证思想第51-52页
  三、对《易纬》的总体评价第52页
 第四节 荀爽易学中的哲学思想第52-56页
  一、乾升坤降为核心的宇宙观第52-55页
  二、卦变说中体现的辩证思想第55页
  三、荀爽易学的评价第55-56页
 第五节 郑玄易学及其哲学思想第56-63页
  一、郑玄宇宙观的构建第56-60页
  二、郑玄易学中辨证思想第60-62页
  三、郑玄易学评价第62-63页
 第六节 虞翻易学及其哲学思想第63-66页
  一、重乾坤消息的卦变说第63-64页
  二、“之正说”与“成既济定”的易学内涵与哲学分析第64页
  三、旁通说及哲学分析第64-65页
  四、取象多样化的方法论特色第65-66页
第三章 汉代象数易学的评价第66-73页
 第一节 汉象数易的总体特征第66-71页
  一、以阴阳之道为内在之体第66页
  二、以服务人事为外在之用第66-68页
  三、理论核心是卦气说第68页
  四、“内儒外道”为明显特征第68-69页
  五、“天人合一”的思维视角第69-70页
  六、以《易传》为源头,兼象数与训诂,重师法与家法第70页
  七、与汉代政治相共生第70-71页
 第二节 汉代象数易学的局限第71-72页
 第三节 汉象数易学的启示第72-7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73-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萨迦班智达及其因明境论思想管窥
下一篇:嵇康悲剧人生的哲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