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我国众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状况 | 第9-10页 |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 第9页 |
·我国境内各民族交错杂居 | 第9页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第9-10页 |
第二章 民间美术的内涵 | 第10-12页 |
第三章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服饰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创新 | 第12-21页 |
·魏晋时期农耕民族有游牧民族服饰文化的交融 | 第12-16页 |
·"胡服骑射"前华夏民族的服饰 | 第13页 |
·"胡服骑射"对军服的改变 | 第13-14页 |
·"胡服骑射"对后世服饰的影响 | 第14-16页 |
·隋唐时期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服饰文化的交融与创新 | 第16-17页 |
·胡服的继续流行 | 第17页 |
·胡帽 | 第17页 |
·清代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服饰的创新与融合 | 第17-19页 |
·满清民国服饰文化的激变 | 第19-21页 |
第四章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宗教信仰中的民间美术 | 第21-30页 |
·年画和唐卡对本民族的重要性 | 第21-22页 |
·汉族的民间年画 | 第22-25页 |
·传统年画的形式感因素 | 第22-23页 |
·年画的色彩 | 第23-24页 |
·年画的构图 | 第24-25页 |
·唐卡在藏民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 第25-30页 |
·唐卡所表现的内容 | 第26页 |
·唐卡的特点 | 第26-27页 |
·西藏唐卡的人物造型 | 第27-28页 |
·唐卡的构图 | 第28-30页 |
第五章 藏区石刻文化的汉藏并存 | 第30-32页 |
·四川藏区石刻的基本面貌 | 第30-31页 |
·汉藏石刻并存 | 第31-32页 |
第六章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皮影的功能价值具有相似性 | 第32-41页 |
·皮影的概念与起源 | 第32-34页 |
·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影种类 | 第34-35页 |
·陇东皮影 | 第35-39页 |
·陇东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 | 第36-37页 |
·陇东皮影的造型手法 | 第37页 |
·陈皮皮影造型特点 | 第37-38页 |
·皮影造型的艺术风格 | 第38-39页 |
·皮影戏人物的角色造型设计 | 第39-41页 |
第七章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民间美术的共性与个性 | 第41-44页 |
·特定的生态环境决定着特定的文化系统 | 第41-42页 |
·地理环境直接影响着文化系统 | 第41-42页 |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社会文化心态的差异 | 第42页 |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民间美术的审美特性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