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2页 |
一、概念 | 第10页 |
二、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我国未成年人因网络犯罪的情况概述 | 第12-21页 |
·我国未成年人因网络犯罪的现状 | 第12-16页 |
·我国未成年人因网络犯罪的数量及年龄分布 | 第12-13页 |
·我国未成年人因网络犯罪的表现类型 | 第13-16页 |
·由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 | 第16-18页 |
·由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影响 | 第18-21页 |
·新形式、低龄化的犯罪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 | 第18页 |
·社会舆论夸大网络的危害性所带来的影响 | 第18-19页 |
·未成年人因网络犯罪给孩子的家庭带来的影响 | 第19页 |
·未成年人因网络犯罪给自身带来的影响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未成年人沉溺网络从而引发犯罪的原因分析 | 第21-32页 |
·家庭原因分析 | 第21-24页 |
·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误区 | 第21-23页 |
·不正常的家庭模式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 第23-24页 |
·学校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学校普遍实行的偏重智力教育轻德育的做法 | 第24-25页 |
·学校盲目扩大规模,师资缺乏,疏于管理 | 第25-26页 |
·学校对未成年人沉溺网络的忽视 | 第26页 |
·社会原因分析 | 第26-29页 |
·黑网吧对未成年人的毒害 | 第27页 |
·网络空间还涌流着大量不健康的信息 | 第27-28页 |
·网络存在着多种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 | 第28-29页 |
·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分析 | 第29-32页 |
·未成年人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 | 第29页 |
·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有限 | 第29-30页 |
·未成年人极易受到各种诱惑 | 第30-31页 |
·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差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加强因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监控和管理 | 第32-40页 |
·防范于未然,建立一个全社会参与的监控网络 | 第32-36页 |
·家庭的关心与及时沟通是防止未成年人因网络犯罪的重要途径 | 第32-33页 |
·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重大影响 | 第33-34页 |
·社区是预防的平台,是介入沟通家庭和学校的桥梁 | 第34-36页 |
·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未成年人因网络犯罪的预防和监管 | 第36页 |
·对因网络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偏差纠正 | 第36-40页 |
·以司法处置宽容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 | 第36-37页 |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进行教育和心理辅导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建立起一套预防未成年人因网络犯罪的预警机制 | 第40-49页 |
·尽量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纯净的网络空间 | 第40-43页 |
·整顿网络空间,肃清各种不良因素 | 第40-42页 |
·加快网络技术开发,对网络信息严格监管 | 第42-43页 |
·完善行政立法,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 第43-45页 |
·建立各方共同监管的防御网络 | 第45-46页 |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 第46-47页 |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 第47-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