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新加坡外寒内热型咳嗽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第一部分:综述 | 第7-30页 |
| 综述一 外感咳嗽的中医研究现状与展望 | 第7-19页 |
| 1 外感咳嗽的定义 | 第7页 |
| 2 外感咳嗽的病因病机研究. | 第7-9页 |
| ·病因 | 第7-8页 |
| ·病机 | 第8-9页 |
| 3 外感咳嗽的辩证施治 | 第9-19页 |
| 综述二 麻杏石甘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第19-25页 |
| 1 麻杏石甘汤的渊源及衍变 | 第19-21页 |
| 2 麻杏石甘汤的中医临床应用 | 第21-23页 |
| ·内科 | 第21-22页 |
| ·儿科 | 第22页 |
| ·五官科 | 第22-23页 |
| ·皮肤科 | 第23页 |
| 3 麻杏石甘汤的现代实验研究 | 第23-25页 |
| ·清热解毒作用 | 第23页 |
| ·镇咳平喘作用 | 第23页 |
| ·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 | 第23页 |
|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 第23-24页 |
| ·其他作用 | 第24-25页 |
| 综述三 中西医对咳嗽的认识 | 第25-30页 |
| 1 现代医学认识 | 第25-26页 |
| 2 中医认识 | 第26-30页 |
|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 第30-37页 |
| 临床资料 | 第30-32页 |
| 1.病例来源 | 第30页 |
| 2.诊断标准 | 第30页 |
| 3.病例选择标准 | 第30-31页 |
| ·纳入标准 | 第30页 |
| ·排除标准 | 第30页 |
| ·脱落标准 | 第30页 |
| ·剔除标准 | 第30-31页 |
| 4.分组研究 | 第31页 |
| 5.给药方法 | 第31页 |
| 6.疗效判定方法 | 第31页 |
| 7.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 统计结果 | 第32-34页 |
| 1.一般情况比较 | 第32-33页 |
| ·性别年龄比较 | 第32-33页 |
| ·病情比较 | 第33页 |
| 2.治疗结果比较 | 第33-34页 |
| ·疗效指数比较 | 第33页 |
| ·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第33-34页 |
| 讨论 | 第34-37页 |
| 1.研究思路 | 第34页 |
| 2.麻杏石甘汤治疗外寒内热证咳嗽的理论依据 | 第34-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个人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