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17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儒家伦理思想的研究 | 第12-14页 |
·儒家伦理思想主要内涵的研究 | 第13页 |
·修身养性方面的研究 | 第13-14页 |
·涵养道德的研究 | 第14页 |
·健身气功与儒家伦理思想关系的研究 | 第14-17页 |
·健身气功的概念研究 | 第14-15页 |
·健身气功的功法研究 | 第15-16页 |
·健身气功的功能研究 | 第16-17页 |
·健身气功的管理研究 | 第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7-18页 |
·历史分析法 | 第18页 |
·系统分析法 | 第18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8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8-42页 |
·当代健身气功发展的困惑 | 第18-22页 |
·当代健身气功发展出现的问题 | 第20-21页 |
·利用健身气功作为获利工具,扰乱了社会秩序 | 第20页 |
·违背健身气功修炼的规律,影响了人身心塑造 | 第20-21页 |
·当代健身气功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 | 第21-22页 |
·练习者缺乏对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了解 | 第21页 |
·健身气功练习者目的不正确,动机不纯,缺乏科学管理 | 第21-22页 |
·儒家文化视野下的健身气功的伦理内涵 | 第22-34页 |
·健身气功发展的内在伦理 | 第22-25页 |
·持之以恒的修炼原则 | 第22-23页 |
·正心诚意的修身要求 | 第23-25页 |
·健身气功发展的社会性伦理 | 第25-34页 |
·天人合一的发展基础 | 第25-27页 |
·高度和谐的发展方向 | 第27-29页 |
·身心关系和谐 | 第27页 |
·人际关系的和谐 | 第27-28页 |
·人与自然和谐 | 第28-29页 |
·乐群贵和的发展要求 | 第29-30页 |
·谦恭诚信的道德准则 | 第30-32页 |
·天人合德的发展理念 | 第32页 |
·生命关爱的价值追求 | 第32-34页 |
·儒家伦理思想对健身气功的丰富和提升 | 第34-38页 |
·儒家伦理思想的内涵精蕴 | 第34-36页 |
·儒家伦理思想的内涵 | 第34-36页 |
·儒家伦理的性质 | 第36页 |
·对健身气功的丰富和提升 | 第36-38页 |
·义与利的互补优化 | 第36页 |
·和与争的互补优化 | 第36-37页 |
·情与法的互补优化 | 第37页 |
·群与己的互补优化 | 第37-38页 |
·现实性与超越性的优化 | 第38页 |
·健身气功对儒家伦理思想的传承和弘扬 | 第38-40页 |
·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 第39页 |
·礼的传承和弘扬 | 第39页 |
·和的传承和弘扬 | 第39-40页 |
·基于儒家伦理思想的健身气功发展策略 | 第40-42页 |
·强调和谐秩序遵守 | 第40页 |
·提倡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 | 第40页 |
·体现参赞化育的理想生态 | 第40-41页 |
·注意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 | 第41页 |
·突出理想人格塑造 | 第41-42页 |
4 结论 | 第42-44页 |
5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6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48-49页 |
7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