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汶川县城震后重建居民点建筑节能评价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建筑节能第12-14页
     ·5.12汶川大地震第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6-21页
   ·研究意义第21-22页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22-23页
     ·研究目标第22页
     ·研究内容第22-23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第2章 重建建筑概况第24-34页
   ·汶川概况第24-27页
     ·气候状况第25-26页
     ·地理环境第26页
     ·资源第26-27页
   ·灾后重建概况第27-30页
     ·受灾概况第27-29页
     ·住房建设规划概况第29-30页
   ·重建建筑概况第30-33页
     ·小区概况第30-31页
     ·建筑概况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重建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价第34-68页
   ·检测方法第34-35页
   ·检测方案第35-45页
     ·室内外平均温度第35-38页
     ·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第38-39页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第39-42页
     ·房间气密性第42-43页
     ·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第43-45页
     ·外窗外遮阳设施第45页
   ·数据计算与分析第45-62页
     ·室内外平均温度第45-48页
     ·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第48-49页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第49-54页
     ·房间气密性第54-57页
     ·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第57-61页
     ·外窗外遮阳设施第61-62页
   ·节能评价第62-67页
     ·评价方法第62-63页
     ·节能评价第63页
     ·"指标法"评价第63-65页
     ·"能耗法"评价第65-66页
     ·评价结果分析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4章 建筑节能优化设计策略及优化设计模型第68-85页
   ·规划设计第68-72页
     ·建筑选址第68-69页
     ·建筑布局第69-71页
     ·体形系数第71页
     ·环境绿化第71-72页
   ·建筑设计第72-73页
     ·平面设计第72页
     ·立面与设计第72页
     ·体量的选择第72-73页
     ·经济节能的层高第73页
   ·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第73-76页
     ·外墙第74页
     ·屋面第74-75页
     ·门窗第75页
     ·地面第75页
     ·可再生能源应用第75-76页
   ·优化设计模型第76-84页
     ·建模方法第76页
     ·建模过程第76-78页
     ·建筑基本信息和围护结构构造参数第78-79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79-80页
     ·优化设计模型第80-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6页
   ·结论第85页
   ·展望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9-90页
附件第90-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旅游小城镇空间拓展规律研究--以成都为例
下一篇:四川字库塔的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修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