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简斋体与山谷体 | 第10-20页 |
第一节 山谷体及其形成背景 | 第10-14页 |
第二节 简斋体与山谷体之比较 | 第14-20页 |
第二章 简斋体与少陵体 | 第20-34页 |
第一节 陈与义早期的学杜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战乱后的学杜 | 第22-34页 |
第三章 简斋体与诚斋体 | 第34-43页 |
第一节 赋予自然以人情,创造人化的自然世界 | 第35-37页 |
第二节 选材角度新颖,语言奇警灵动 | 第37-40页 |
第三节 写景诗富有画面感,生动逼真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