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铁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3页
第一章 综述第13-43页
 1 氧化铁的制备及其生长机理第13-20页
   ·氧化铁系列化合物第13-15页
   ·纳米氧化铁的性质和用途第15-16页
     ·纳米氧化铁颜料第15页
     ·铁磁性材料第15-16页
     ·催化材料第16页
     ·气敏材料第16页
   ·α-Fe_2O_3制备研究进展第16-19页
     ·强迫水解法第16-17页
     ·水热法第17-18页
     ·凝胶-溶胶相转化法第18-19页
   ·α-Fe_2O_3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2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研究第20-31页
   ·半导体光催化基本原理第20-21页
   ·光催化剂的改性第21-28页
     ·常用催化剂所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光催化剂的表面修饰第22-28页
     ·纳米材料第28页
   ·光催化剂的负载第28-31页
     ·载体的种类第28-29页
     ·载体的主要作用第29页
     ·海藻酸钠的应用第29-31页
 3 亚甲基蓝染料的概述第31-37页
   ·亚甲基蓝的结构第31-32页
   ·选用亚甲基蓝作模型污染物的原因第32页
   ·亚甲基蓝的光催化脱色反应机理第32-33页
   ·亚甲基蓝的降解途径第33-35页
   ·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影响因素第35-37页
     ·pH值第35页
     ·催化剂固含量第35页
     ·MB初始浓度第35-36页
     ·加入H_2O_2的影响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3页
第二章 硫铁矿烧渣中提取硫酸亚铁及制备纳米α-FeOOH的研究第43-54页
 1 前言第43-44页
 2 实验部分第44-45页
   ·提取铁的实验及FeSO_4·7H_2O的制备第44页
   ·α-FeOOH的制备第44-45页
   ·结构与形貌测试第45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5-52页
   ·矿渣中提取铁的正交试验结果第45页
   ·α-FeOOH的制备第45-50页
     ·FeSO_4浓度对α-FeOOH成核的影响第46-47页
     ·Na_2CO_3用量对α-FeOOH成核的影响第47页
     ·成核阶段相变第47-48页
     ·α-FeOOH晶体的生长第48-50页
   ·α-FeOOH的XRD表征第50-51页
   ·α-Fe_2O_3的XRD表征第51-52页
 4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4页
第三章 α-Fe_2O_3-TiO_2复合晶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特性的研究第54-68页
 1 前言第54-56页
 2 实验部分第56-59页
   ·玻璃的预处理第56页
   ·α-Fe_2O_3纳米晶微粒的制备第56页
   ·TiO_2纳米晶微粒的制备第56页
   ·α-Fe_2O_3-TiO_2复合纳米晶微粒的制备第56-57页
   ·XRD分析第57页
   ·紫外光谱分析第57页
   ·SEM分析第57页
   ·TEM分析第57-58页
   ·电化学测试第58页
   ·亚甲基蓝的可见光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第58-59页
   ·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第59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9-66页
   ·XRD分析结果第59-60页
   ·紫外与可见光吸收特性第60-61页
   ·溶胶透射电镜分析结果第61-62页
   ·电化学特性第62-64页
   ·催化降解特性第64-66页
 4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8页
第四章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的复合半导体α-Fe_2O_3-TiO_2薄膜的研究第68-95页
 第一节 α-Fe_2O_3-TiO_2/SA复合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69-81页
  1 前言第69-70页
  2 实验第70-72页
   ·化学试剂第70页
   ·海藻酸钠复合纳米微粒薄膜的制备第70页
   ·粉体XRD分析第70页
   ·薄膜红外光谱分析第70-71页
   ·荧光光谱第71页
   ·扫描电镜分析第71页
   ·透射电镜形貌观察第71页
   ·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第71-72页
   ·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第7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72-80页
   ·粉体XRD表征第72-74页
   ·FTIR测试结果第74-75页
   ·荧光谱图第75-76页
   ·透射电镜第76-77页
   ·电化学特性第77-78页
   ·催化降解特性第78-80页
  4 结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2页
 第二节 α-Fe_2O_3-TiO_2/SA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的研究第82-94页
  1 前言第82-83页
  2 实验第83页
   ·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第83页
   ·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第83页
  3 结果与讨论第83-92页
   ·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影响因素第83-87页
     ·α-Fe_2O_3/SA催化剂投加量对反应效率的影响第83-84页
     ·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对反应效率的影响第84-85页
     ·pH值对反应效率的影响第85-87页
     ·加入H_2O_2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第87页
   ·亚甲基蓝的降解机理探讨第87-92页
     ·亚甲基蓝的循环伏安曲线第87-88页
     ·亚甲基蓝的降解机理第88-92页
  4 结论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5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95-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乳铁蛋白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改性Li1+xV3O8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