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本文主要缩写词表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乳铁蛋白概况 | 第11-23页 |
·分布与含量 | 第11-12页 |
·分离和含量测定 | 第12-13页 |
·结构及特性 | 第13-15页 |
·生物学功能 | 第15-23页 |
·水稻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基因枪法 | 第23-24页 |
·PEG法 | 第24-25页 |
·电激法 | 第25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25-28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8-40页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28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40页 |
·菌种的活化及质粒的提取、酶切、回收、连接和转化 | 第29-33页 |
·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HLF的构建 | 第33-34页 |
·表达载体pCAMBIA1300-HLF导入农杆菌及其鉴定 | 第34-37页 |
·537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37页 |
·农杆菌介导的537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37-38页 |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 | 第38页 |
·抗性植株再生 | 第38页 |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38-4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9页 |
·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HLF的构建 | 第40-41页 |
·植物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 | 第41-42页 |
·537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42-44页 |
·不同外植体对愈伤诱导的影响 | 第42-43页 |
·培养基种类对愈伤诱导的影响 | 第43页 |
·NAA与6-BA不同浓度组合对水稻愈伤分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农杆菌介导的537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44-47页 |
·菌液浓度对GUS瞬时表达率的影响 | 第44页 |
·愈伤组织预培养天数对瞬时表达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共培养时间对瞬时表达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乙酰丁香酮浓度对瞬时表达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农杆菌介导的HLF基因转化537 | 第47-48页 |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48-49页 |
·转HLF基因水稻的GUS检测 | 第48-49页 |
·转HLF基因水稻的PCR检测 | 第49页 |
4.讨论 | 第49-52页 |
·转人乳铁蛋白基因受体的选择 | 第49页 |
·537再生体系 | 第49-50页 |
·农杆菌介导的537遗传转化体系 | 第50页 |
·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HLF的构建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