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公民社会成长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缺失与提升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18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一、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5页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5-17页
  一、研究内容第15-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17页
 论文的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一章 公民社会及政府公信力理论分析第18-25页
 第一节 公民社会的内涵第18-21页
  一、公民社会的概念第18-19页
  二、公民社会的理论发展第19-21页
 第二节 政府公信力第21-22页
  一、政府公信力概念第21页
  二、政府公信力的现代理论基础第21-22页
 第三节 公民社会与政府公信力关系分析第22-25页
  一、公民社会与政府公信力两者相互关系分析第22-23页
  二、公民社会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的作用和价值分析第23-25页
第二章 公民社会成长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现状第25-31页
 第一节 公民社会成长背景下政府公信力发展分析第25-26页
  一、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公信力发展分析第25页
  二、文革时期我国政府公信力发展分析第25-26页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公信力发展分析第26页
 第二节 公民社会成长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缺失表现第26-31页
  一、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不能满足公众需要第27页
  二、政府信息失真第27-28页
  三、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发生了偏差第28-29页
  四、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度在下降第29-31页
第三章 公民社会成长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缺失原因分析第31-38页
 第一节 公民社会成长背景下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分析第31-32页
  一、影响政府公信力的政府因素第31-32页
  二、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公民因素第32页
 第二节 公民社会成长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缺失原因分析第32-38页
  一、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第32-33页
  二、利益格局的影响第33-34页
  三、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不足第34-35页
  四、公共权力缺乏监督第35-36页
  五、行政法规不完善第36-37页
  六、政府公务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第37-38页
第四章 公民社会成长背景下政府公信力提升机制第38-46页
 第一节 政府应做好公共服务工作第38-40页
  一、政府应扮演好服务者角色第38-39页
  二、利用好市场机制,实现政府与市场的互补第39页
  三、利用非盈利性组织弥补政府与市场的不足第39-40页
 第二节 日常政务信息公开化、真实化第40-41页
 第三节 加强政府与公民的沟通第41-43页
  一、扩大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范围,确保公共权力的公共性第41-42页
  二、加强沟通,增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度第42-43页
 第四节 完善公共权力的监督机制第43-46页
  一、提高监督主体的独立性第43页
  二、促进政府自身监督、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的作用第43-45页
  三、利用好媒体,强化公众舆论监督的能力第45-46页
结语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贫困问题及扶持政策研究--以独龙族为例
下一篇: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行政审批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