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现代词汇论文

模因理论视角下的汉语网络流行语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9页
 1.研究对象第8页
 2.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页
 3.研究现状第8-9页
  (1)国外模因理论研究现状第8页
  (2)国内模因理论研究现状第8-9页
 4.研究方法第9页
第二章 模因及相关理论第9-12页
 1.模因的起源及定义第9-10页
 2.模因复合体第10页
 3.模因传播类型第10-11页
 4.强势模因与弱势模因第11页
 5.模因与仿拟第11-12页
第三章 对网络流行语模因的认识第12-26页
 1.网络流行语第12-14页
  (1)网络流行语概念界定第12页
  (2)网络流行语的特点第12-14页
 2.网络流行语模因分类第14-18页
  (1)由新闻事件析出的网络流行语模因第15-16页
  (2)由新闻人物析出的网络流行语模因第16页
  (3)由经典影视、动漫台词析出的网络流行语模因第16页
  (4)由社会现象析出的网络流行语模因第16-17页
  (5)网络游戏、微博、贴吧、论坛、聊天室产生的网络流行语模因第17-18页
  (6)由幕后专业团队策划的网络流行语模因第18页
 3.网络流行语模因中的言语特点第18-19页
  (1)有内涵第18页
  (2)形式简洁,易于记忆第18-19页
  (3)使用频率高第19页
  (4)传播的变异性第19页
 4.网络流行语模因的形成第19-26页
  (1)网络流行语模因的选择第19-20页
  (2)网络流行语模因的复制第20-21页
  (3)网络流行语模因的传播方式第21-23页
  (4)网络流行语模因的变异第23-26页
第四章 网络流行语模因强势与弱势辨识第26-28页
 1.强势网络流行语模因与弱势网络流行语模因定义第26页
 2.强势网络流行语模因的特点第26-28页
 3.弱势网络流行语模因的特点第28页
第五章 网络流行语模因的文化分析第28-31页
 1.网络流行语模因的成因第28-29页
 2.网络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第29-30页
 3.如何对待强势网络流行语模因第30-31页
 4.如何对待弱势网络流行语模因第31页
第六章 结语第31-33页
 1.本文解决的问题第31-32页
 2.该研究的局限性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35-36页
致谢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语篇视角下的季羡林序言研究
下一篇:“好X”的句法语义语用及“好”的语法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