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7-11页 |
| ·跨国公司治理机制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 ·研究对象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本文基本结构框架 | 第9-11页 |
| 第2章 跨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框架分析 | 第11-19页 |
| ·股东大会 | 第11-13页 |
| ·董事会 | 第13-15页 |
| ·多层次的财务监督 | 第15-17页 |
| ·薪酬激励 | 第17-19页 |
| 第3章 股东大会:跨国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权力安排 | 第19-27页 |
| ·国家控股下的公司治理机制:以澳大利亚电信公司为例 | 第19-21页 |
| ·私有化与股权分散:以韩国电信公司治理为例 | 第21-23页 |
| ·私有化和股权集中:以意大利电信公司为例 | 第23-24页 |
| ·银行持股下的股东大会:以日本电气公司治理为例 | 第24-26页 |
| ·分析与总结 | 第26-27页 |
| 第4章 董事会:决定跨国公司监督管理机制健全程度的关键 | 第27-37页 |
| ·健全的董事会监督机制: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例 | 第27-30页 |
| ·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会议制度:以美国辉瑞公司为例 | 第30-33页 |
| ·独立董事:以芬兰诺基亚公司为例 | 第33-34页 |
| ·监事会:以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例 | 第34-35页 |
| ·分析与总结 | 第35-37页 |
| 第5章 财务监督:跨国公司治理机制优劣的基本制度保障 | 第37-45页 |
| ·审计委员会:以美国微软公司为例 | 第37-38页 |
| ·信息披露:以美国辉瑞公司为例 | 第38-40页 |
| ·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章程:以美国电力公司为例 | 第40-41页 |
| ·法定审计人:以日本索尼公司为例 | 第41-43页 |
| ·分析与总结 | 第43-45页 |
| 第6章 薪酬激励:跨国公司治理中经理人与股东的利益权衡 | 第45-55页 |
| ·报酬委员会:以美国波音公司为例 | 第45-47页 |
| ·长期激励:以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为例 | 第47-49页 |
| ·退休金计划: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例 | 第49-51页 |
| ·薪酬披露:以沃尔玛公司为例 | 第51-53页 |
| ·分析与总结 | 第53-55页 |
|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 ·对中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