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论文--空气喷气式发动机论文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过程理论和试验研究

目录第1-8页
插图目录第8-11页
插表目录第11-12页
摘要第12-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符号说明第14-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0页
 1.1 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发展综述第18-30页
  1.1.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1.1.2 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发展简史第19-29页
  1.1.3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发展展望第29-30页
 1.2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过程研究现状第30-37页
  1.2.1 概述第30页
  1.2.2 关键技术第30-32页
  1.2.3 研究进展第32-3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7-40页
第二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性能分析评价方法研究第40-60页
 2.1 引言第40页
 2.2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性能评价方法第40-43页
 2.3 两相多组分一元反应流方法第43-58页
  2.3.1 连续相模型第43-47页
  2.3.2 离散相模型第47-50页
  2.3.3 两相耦合模型第50-51页
  2.3.4 化学动力学模型与组分方程第51页
  2.3.5 两相多组分一元反应流分析程序编制第51-56页
  2.3.6 燃烧室性能分析第56-58页
 2.4 小结第58-60页
第三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型面分析第60-72页
 3.1 引言第60页
 3.2 超燃冲压模型发动机内型面设计第60-65页
  3.2.1 发动机内通道几何参数确定第61-63页
  3.2.2 凹腔、喷注面板、支板设计第63-65页
 3.3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型面参数分析第65-69页
  3.3.1 计算条件第66-67页
  3.3.2 第一燃烧室第67-68页
  3.3.3 第二燃烧室第68页
  3.3.4 燃烧室扩张段第68-69页
 3.4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型面参数组合优化第69-71页
 3.5 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加热规律研究第72-80页
 4.1 引言第72页
 4.2 超燃冲压发动机加热规律的特点第72-75页
 4.3 燃料喷嘴位置对模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75-77页
 4.4 燃料当量比对模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77页
 4.5 燃料加热规律的试验研究第77-79页
 4.6 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特性研究第80-104页
 5.1 引言第80页
 5.2 燃烧室区域着火与火焰稳定条件分析第80-81页
 5.3 超燃冲压发动机直连式试验研究基础第81-87页
  5.3.1 试验系统第82-84页
  5.3.2 关键试验技术第84-87页
 5.4 支板诱导斜激波点火特性研究第87-90页
  5.4.1 8kg/s模型发动机支板诱导斜激波点火特性研究第87-88页
  5.4.2 2kg/s模型发动机支板诱导斜激波点火特性研究第88-89页
  5.4.3 试验结果分析第89-90页
 5.5 氢气引导火焰点火特性研究第90-94页
  5.5.1 8kg/s模型发动机支板诱导斜激波点火特性研究第91页
  5.5.2 2kg/s模型发动机支板诱导斜激波点火特性研究第91-94页
 5.6 点火器强制点火特性研究第94-96页
 5.7 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第96-102页
  5.7.1 当量比对模型发动机点火特性的影响第97-100页
  5.7.2 燃料射流相对穿透度对模型发动机点火特性的影响第100-102页
 5.8 小结第102-104页
第六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性能研究第104-124页
 6.1 引言第104页
 6.2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分析第104-111页
  6.2.1 超燃冲压发动机效率分析第104-106页
  6.2.2 超燃冲压模型发动机燃烧效率计算方法第106-109页
  6.2.3 直连式超燃冲压模型发动机燃烧效率计算实例第109-111页
 6.3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料喷注方案研究第111-114页
  6.3.1 燃料喷注方案构成因素分析第111-112页
  6.3.2 喷嘴位置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112-113页
  6.3.3 喷注压降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113-114页
 6.4 支板凹腔结构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影响分析第114-116页
  6.4.1 支板凹腔阻力特性研究第114-115页
  6.4.2 支板凹腔结构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115-116页
 6.5 燃料射流相对穿透度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影响分析第116-119页
  6.5.1 燃料射流穿透度的经验计算公式第116-117页
  6.5.2 燃料射流相对穿透度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分析第117-119页
 6.6 燃料当量比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影响分析第119页
 6.7 点火方式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影响分析第119-122页
 6.8 小结第122-124页
第七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过程数值仿真第124-146页
 7.1 引言第124-125页
 7.2 燃烧流动控制方程第125-128页
  7.2.1 气相控制方程第125-127页
  7.2.2 液相控制方程第127-128页
 7.3. 物理模型第128-132页
  7.3.1 湍流模型第128-129页
  7.3.2 喷雾蒸发模型第129-130页
  7.3.3 相间耦合模型第130页
  7.3.4 化学动力学模型与组分方程第130-132页
 7.4. 数值计算方法第132-133页
  7.4.1 网格生成第132页
  7.4.2 边界条件第132-133页
 7.5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133-144页
  7.5.1 模型发动机冷态流场的数值仿真第133-136页
  7.5.2 模型发动机燃烧流动过程的数值仿真第136-144页
 7.6 小结第144-146页
第八章 结束语第146-149页
 8.1 结论第146-147页
 8.2 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47-149页
致谢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表第151-165页
附录A. 热力学函数温度系数表第165-167页
攻读博士期间所发表论文及撰写报告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医疗过失
下一篇:基于CD/CES生产函数的中国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问题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