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信用证欺诈的法律内涵 | 第10-19页 |
第一节 、跟单信用证 | 第10-13页 |
一、 概念 | 第10页 |
二、 特点 | 第10-11页 |
三、 所涉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欺诈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 第13-17页 |
第三节 、跟单信用证欺诈的内涵和认定标准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信用证欺诈的成因与欺诈种类 | 第19-33页 |
第一节 、信用证欺诈的成因 | 第19-27页 |
一、 信用证内部运行机制的漏洞 | 第19-23页 |
二、 欺诈者的因素 | 第23-24页 |
三、 被欺诈者的因素 | 第24-25页 |
四、 信用证保护机制的缺陷 | 第25-27页 |
第二节 、信用证的欺诈种类 | 第27-33页 |
一、 受益人自谋的信用证欺诈 | 第27-28页 |
二、 开证申请人自谋的信用证欺诈 | 第28-31页 |
三、 受益人与船东共谋的信用证欺诈 | 第31-32页 |
四、 开证申请人与受益人共谋的信用证欺诈 | 第32页 |
五、 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共谋的信用证欺诈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信用证欺诈的防范 | 第33-52页 |
第一节 、信用证欺诈的国际防范 | 第33-35页 |
一、 建立国际反信用证欺诈法律体系 | 第33-34页 |
二、 各国应规范公司设立的规定 | 第34页 |
三、 各国应设立公司信息查询中心 | 第34-35页 |
四、 逐渐使用电子提单 | 第35页 |
五、 限制使用方便旗船 | 第35页 |
第二节 、信用证贸易商的自我防范 | 第35-42页 |
一、 慎重选择贸易伙伴,加强资信调查 | 第36页 |
二、 慎重签订合同 | 第36-38页 |
三、 认真审核单证、防止“软条款”欺诈 | 第38-41页 |
四、 及时调查货运航程行踪、强化监装和商检手段 | 第41-42页 |
五、 提高信用证贸易商的业务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 第42页 |
第三节 、银行的防范 | 第42-52页 |
一、 信用证的审单标准 | 第42-45页 |
二、 信用证欺诈中银行的法律责任 | 第45-46页 |
三、 银行的防范措施 | 第46-50页 |
四、 英国渣打银行对信用证欺诈的防范 | 第50-52页 |
第四章 信用证欺诈的司法救济 | 第52-69页 |
第一节 欺诈例外制度 | 第52-57页 |
一、 欺诈例外制度的涵义 | 第52页 |
二、 欺诈例外制度的理论基石 | 第52-54页 |
三、 国际商会的立场 | 第54页 |
四、 欺诈例外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54-57页 |
第二节 信用证欺诈司法救济的主要手段-禁付令 | 第57-63页 |
一、 禁付令的涵义、性质和分类 | 第57-58页 |
二、 法院禁付令的法律基础 | 第58页 |
三、 颁布禁付令的条件 | 第58-61页 |
四、 颁布禁付令的举证要求 | 第61-62页 |
五、 颁布禁付令的诉讼程序 | 第62-63页 |
第三节 诉讼期间的其他救济措施 | 第63-65页 |
一、 英国的玛利华禁令 | 第63-64页 |
二、 大陆法系的保全措施命令 | 第64页 |
三、 中国的诉讼保全 | 第64-65页 |
第四节 中国在信用证欺诈司法救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 第65-69页 |
一、中国在信用证欺诈司法救济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65-68页 |
二、改进意见 | 第68-69页 |
参考书目 | 第69-71页 |
后 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