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2页 |
·选题说明 | 第8-9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0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交通基建引入PFI模式的背景分析 | 第12-25页 |
·关于PFI模式 | 第12-16页 |
·PFI模式中私人资本的界定 | 第12-13页 |
·PFI模式的概念 | 第13页 |
·PFI模式的发展史 | 第13-14页 |
·PFI模式的先进性 | 第14-15页 |
·PFI与BOT及私有化的不同之处 | 第15-16页 |
·中国交通现状及其建设模式分析 | 第16-21页 |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中国交通投融资体制现状及问题 | 第17-18页 |
·中国现行交通建设模式利弊分析 | 第18-21页 |
·中国交通基建应用PFI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21-25页 |
·经济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 | 第21页 |
·中国私人资本的能力分析 | 第21-23页 |
·PFI模式应用于交通基建的价值分析 | 第23页 |
·PFI模式应用于交通基建的政策环境分析 | 第23-25页 |
第3章 中国交通PFI模式的风险识别 | 第25-34页 |
·风险识别的原则与方法 | 第25-26页 |
·风险识別 | 第26-31页 |
·系统风险 | 第26-30页 |
·非系统风险 | 第30-31页 |
·风险在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变动规律 | 第31-32页 |
·风险清单 | 第32-34页 |
第4章 交通PFI模式的初始风险评估 | 第34-56页 |
·交通PFI模式风险的评估标准 | 第34-35页 |
·交通PFI模式风险评估的方法选取 | 第35-37页 |
·风险权重分配 | 第37-44页 |
·权重分配原则与方法 | 第37页 |
·系统风险权重分配 | 第37-42页 |
·非系统风险权重分配 | 第42-43页 |
·准则层风险权重分配 | 第43-44页 |
·交通PFI模式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估 | 第44-56页 |
·构建模糊评价集 | 第44-46页 |
·风险隶属度确定 | 第46-53页 |
·初始风险模糊综合值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第5章 交通PFI模式的风险分担机制设计 | 第56-71页 |
·交通PFI模式风险分担的原则 | 第56-57页 |
·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设计交通PFI模式风险分担机制 | 第57-59页 |
·交通PFI模式风险分担机制的线性规划设计模型 | 第59-61页 |
·交通PFI模式的风险分担机制 | 第61-67页 |
·交通PFI模式减少风险的流程 | 第62页 |
·交通PFI模式的风险分担方案 | 第62-67页 |
·交通PFI模式的风险分担措施 | 第67-69页 |
·担保 | 第67-69页 |
·合同 | 第69页 |
·改善中国交通PFI模式风险分担机制的政策性建议 | 第69-71页 |
第6章 交通PFI模式风险的后评估 | 第71-75页 |
·交通PFI模式风险后评估与初始评估的关联 | 第71-72页 |
·交通PFI模式风险模糊综合后评估值计算 | 第72-74页 |
·交通PFI模式风险后评估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结论及不足之处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