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我国企业战略联盟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5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本文创新 | 第13-14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综述 | 第15-29页 |
·企业战略联盟概述 | 第15-19页 |
·企业战略联盟产生的背景 | 第15-16页 |
·企业战略联盟的含义及其特征 | 第16-18页 |
·企业战略联盟的类型 | 第18-19页 |
·企业战略联盟的动因分析 | 第19-23页 |
·促进技术创新 | 第19-20页 |
·避免经营风险 | 第20-21页 |
·避免过度竞争 | 第21-22页 |
·实现资源互补 | 第22-23页 |
·开拓新的市场 | 第23页 |
·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战略联盟 | 第23-27页 |
·核心竞争力内容 | 第23-26页 |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力与企业战略联盟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企业战略联盟影响 | 第29-35页 |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表现 | 第29-31页 |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 第29页 |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表现 | 第29-31页 |
·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 第31-34页 |
·贸易保护的复杂效应 | 第31-32页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竞争挑战 | 第32-33页 |
·参与国际竞争挑战 | 第33-34页 |
·国际竞争风险的考验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分析 | 第35-60页 |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机理分析 | 第35-41页 |
·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 | 第35-36页 |
·企业联盟与交易费用的节约 | 第36-38页 |
·企业战略联盟的价值链分析 | 第38-41页 |
·分工协作视角的我国企业战略联盟分析 | 第41-43页 |
·我国企业分工与协作的现状 | 第41-42页 |
·促进企业间的分工协作的战略联盟 | 第42-43页 |
·基于企业规模重组的我国企业战略联盟 | 第43-45页 |
·基于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的战略联盟 | 第45-47页 |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的困惑 | 第45页 |
·企业战略联盟是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的有效选择 | 第45-47页 |
·战略联盟与企业的合作创新 | 第47-55页 |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 第47-48页 |
·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合作创新机制 | 第48-49页 |
·战略联盟对我国企业合作创新的现实意义 | 第49-55页 |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55-59页 |
·“集而不团”,企业集团“成规模”而“不经济” | 第55-57页 |
·“兼并”成“兼病” | 第57-58页 |
·范围经济的“馅饼”与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的“陷阱”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促进我国企业战略联盟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0-68页 |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建立的关键性问题 | 第60-62页 |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伙伴的选择 | 第60-61页 |
·加强企业战略联盟的结构治理 | 第61页 |
·战略联盟的管理 | 第61-62页 |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对策建议 | 第62-67页 |
·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国际战略联盟 | 第62-63页 |
·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建立对等的国际战略联盟 | 第63-64页 |
·积极发展知识联盟 | 第64-65页 |
·企业联盟中强化组织学习 | 第65-66页 |
·明确联盟边界,强化自身保护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