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英译:理论与实践
序言 | 第1-10页 |
一、 研究对象的确立 | 第7-8页 |
二、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 第8-10页 |
第一章 翻译的原则 | 第10-22页 |
第一节 翻译原则概述 | 第10-13页 |
一、 西方历代翻译原则 | 第10-11页 |
二、 中国历代翻译原则 | 第11-13页 |
第二节 中诗英译的原则 | 第13-22页 |
一、 中国译者倡导的中诗英译原则 | 第13-18页 |
二、 西方译者倡导的中诗英译原则 | 第18-22页 |
第二章 翻译类型 | 第22-43页 |
第一节 内容三分法 | 第22-33页 |
一、 直译与意译 | 第22-27页 |
二、 拟作 | 第27-30页 |
三、 小结 | 第30-33页 |
第二节 形式三分法 | 第33-43页 |
一、 韵体与散体 | 第34-38页 |
二、 自由体 | 第38-40页 |
三、 小结 | 第40-43页 |
第三章 翻译方法 | 第43-59页 |
第一节 词法层次 | 第43-51页 |
一、 虚词与实词译法举隅 | 第43-49页 |
二、 修辞翻译方法举隅 | 第49-51页 |
第二节 句法层次 | 第51-59页 |
一、 中西诗歌句法的差异 | 第52-55页 |
二、 句法层次的翻译方法 | 第55-59页 |
第四章 译者理论 | 第59-77页 |
第一节 译者的知识素养 | 第59-63页 |
一、 知识素养的准备 | 第59-60页 |
二、 知识素养的发挥 | 第60-63页 |
第二节 译者与作者、读者的关系 | 第63-68页 |
一、 译者作为代言人 | 第63-66页 |
二、 译者作为中介者 | 第66-68页 |
第三节 译者的文化身份 | 第68-77页 |
一、 译诗的取舍 | 第68-70页 |
二、 译诗的优劣 | 第70-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