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均等——一种人种志的探索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7页 |
| 二、 研究的过程 | 第7-9页 |
| 三、 主题的浮现 | 第9-11页 |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11-26页 |
| 一、 教育机会均等 | 第11-20页 |
| (一) 教育机会均等界说 | 第11-13页 |
| (二) 教育机会均等理论的发展 | 第13-15页 |
| (三) 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公平 | 第15-19页 |
| (四)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 二、 教师期望效应 | 第20-26页 |
| (一) 教师期望效应的由来 | 第20-21页 |
| (二) 教师期望效应的作用机制 | 第21页 |
| (三) 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过程 | 第21-26页 |
| 第三章: 研究的方法论 | 第26-34页 |
| 一、 教育心理学的探索 | 第26-27页 |
| 二、 人种志研究的尝试 | 第27-29页 |
| 三、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 第29-30页 |
| 四、 研究的信度 | 第30-31页 |
| 五、 研究的伦理道德 | 第31-34页 |
| 第四章: 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均等 | 第34-67页 |
| 一、 进入教室 | 第34-35页 |
| 二、 课堂观察实录 | 第35-48页 |
| (一) 课堂提问 | 第35-37页 |
| (二) 课堂讨论 | 第37-40页 |
| (三) 知识分配 | 第40-42页 |
| (四) 信息反馈 | 第42-44页 |
| (五) 课堂管理 | 第44-45页 |
| (六) 情感分配 | 第45-48页 |
| 三、 分析与思考 | 第48-67页 |
| (一) 课堂提问中的机会均等 | 第48-51页 |
| (二) 课堂讨论中的机会均等 | 第51-53页 |
| (三) 知识分配中的机会均等 | 第53-57页 |
| (四) 信息反馈中的机会均等 | 第57-59页 |
| (五) 课堂管理中的机会均等 | 第59-65页 |
| (六) 情感分配中的机会均等 | 第65-67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67-72页 |
| 一、 教师视界 | 第67-68页 |
| 二、 学生视界 | 第68-70页 |
| 三、 一个永恒趋近的美好理想 | 第70-72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附录一 | 第75-76页 |
| 附录二 | 第76-77页 |
| 附录三 | 第77-78页 |
| 后记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