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历程和现状水平 | 第10页 |
·国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1-13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必要性 | 第13-14页 |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评价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城市公共交通评价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城市公共交通评价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综合评价理论概述 | 第19-28页 |
·综合评价理论 | 第19-21页 |
·综合评价的概念及意义 | 第19页 |
·评价的原则 | 第19-20页 |
·综合评价的基本过程 | 第20页 |
·综合评价的构成要素 | 第20-21页 |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1-22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22-23页 |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 第23-24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24-25页 |
·单纯矩阵法 | 第25-26页 |
·基于BP 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 | 第26页 |
·系统模拟与仿真评价方法 | 第26页 |
·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智能化方法 | 第26页 |
·基于IE-UM 的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综合评价的研究趋势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城市公共交通客运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35页 |
·单项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8-31页 |
·单项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8-29页 |
·单项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9-31页 |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造 | 第31-34页 |
·综合评价体系的构造原则 | 第31-32页 |
·综合评价体系构造的方法 | 第32-33页 |
·综合评价体系的构造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基于IE-UM 的评价模型 | 第35-47页 |
·相关理论介绍 | 第35-43页 |
·Delphi 法理论 | 第35-36页 |
·信息熵理论 | 第36页 |
·未确知测度理论 | 第36-43页 |
·基于IE-UM 的评价模型 | 第43-45页 |
·构造单指标测度函数 | 第44页 |
·利用信息熵计算各指标权重 | 第44-45页 |
·多指标综合评价 | 第45页 |
·结果识别 | 第45页 |
·结果分析 | 第45页 |
·基于IE-UM 的评价模型在公共交通评价领域的应用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邯郸市主城区公共交通评价实例研究 | 第47-65页 |
·邯郸市城区客运公共交通概况 | 第47-52页 |
·邯郸市主城区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特征调查分析 | 第47-50页 |
·邯郸市主城区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分析 | 第50-52页 |
·邯郸市主城区公共交通调查数据整理及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 第52-56页 |
·邯郸市公共交通系统单指标评价 | 第56-60页 |
·未确知测度函数的构造 | 第56-59页 |
·单指标测度的确定 | 第59-60页 |
·邯郸市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价 | 第60-65页 |
·二级指标分类权重的确定 | 第60-61页 |
·二级指标测度向量的确定 | 第61-62页 |
·一级指标分类权重的确定 | 第62-63页 |
·综合测度向量的确定 | 第63页 |
·结果识别 | 第63页 |
·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