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6页 |
| 1 虾青素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 第16-20页 |
| ·虾青素的化学结构 | 第16-17页 |
| ·虾青素的理化性质 | 第17-18页 |
| ·虾青素的生理功能 | 第18-20页 |
| ·虾青素的应用 | 第20页 |
| 2 虾青素的主要生产方法 | 第20-22页 |
| ·化学合成法 | 第20-21页 |
| ·化学提取法 | 第21页 |
| ·生物技术法 | 第21-22页 |
| 3 雨生红球藻的生物学特性 | 第22页 |
| 4 培养方式及环境因子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影响 | 第22-30页 |
| ·培养方式 | 第22-25页 |
| ·环境因子对雨生红球藻合成虾青素的影响 | 第25-30页 |
| 5 雨生红球藻来源的虾青素的提取 | 第30-34页 |
| ·雨生红球藻细胞壁的破碎方式 | 第30页 |
| ·雨生红球藻来源的虾青素的提取 | 第30-32页 |
| ·虾青素的分离纯化及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 6 目前利用雨生红球藻生产天然虾青素存在的问题 | 第34页 |
| 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34-3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 ·研究思路 | 第35-36页 |
| 第二章 雨生红球藻的培养方式研究 | 第36-66页 |
| 1 材料 | 第36-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36页 |
|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 2 方法 | 第37-42页 |
| ·雨生红球藻的培养 | 第37-38页 |
| ·藻细胞数的测定 | 第38页 |
| ·细胞平均生长速率的测定 | 第38页 |
| ·细胞干重的测定 | 第38页 |
| ·色素的提取 | 第38页 |
| ·色素的测定 | 第38-39页 |
| ·培养方式的研究 | 第39-41页 |
| ·光生物反应器的高密度培养 | 第41-42页 |
|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2-64页 |
| ·混合营养培养 | 第42-49页 |
| ·异养培养 | 第49-52页 |
| ·三种营养方式的比较 | 第52-53页 |
| ·半连续培养模式研究 | 第53-58页 |
| ·光生物反应器中雨生红球藻的培养 | 第58-64页 |
| 4 小结 | 第64-66页 |
| 第三章 虾青素的CO_2超临界萃取法 | 第66-79页 |
| 1 材料 | 第66-67页 |
|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66页 |
| ·实验仪器 | 第66-67页 |
| 2 方法 | 第67-69页 |
| ·CO_2超临界萃取工艺流程 | 第67页 |
| ·虾青素酯的皂化 | 第67页 |
| ·游离虾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 第67-68页 |
| ·CO_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工艺及其优化 | 第68页 |
| ·数据分析及处理 | 第68-69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9-78页 |
| ·萃取压力对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提取效率的影响 | 第69页 |
| ·萃取温度对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提取效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 ·CO_2流速对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提取效率的影响 | 第70-71页 |
| ·虾青素超临界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71-78页 |
| 3 小结 | 第78-79页 |
| 第四章 雨生红球藻来源的虾青素的稳定性及其应用初探 | 第79-94页 |
| 1 材料 | 第79-80页 |
| ·实验材料 | 第79页 |
| ·试剂及其他耗材 | 第79-80页 |
| ·实验仪器 | 第80页 |
| 2 方法 | 第80-83页 |
| ·环境因子等对雨生红球藻来源虾青素的稳定性的影响 | 第80-81页 |
| ·雨生红球藻来源的虾青素的应用初探 | 第81-82页 |
| ·数据分析 | 第82-83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83-92页 |
| ·温度对雨生红球藻来源虾青素的稳定性研究 | 第83页 |
| ·光照对雨生红球藻来源的虾青素的稳定性研究 | 第83-84页 |
| ·碱浓度对雨生红球藻来源虾青素的稳定性研究 | 第84-85页 |
| ·还原剂对雨生红球藻色素来源虾青素的稳定性研究 | 第85-86页 |
| ·雨生红球藻来源的虾青素的生理功能初探 | 第86-92页 |
| 4 小结 | 第92-94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94-97页 |
| 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94-96页 |
| ·培养方式的研究 | 第94-95页 |
| ·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CO_2超临界萃取工艺研究 | 第95页 |
| ·雨生红球藻来源的虾青素的稳定性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 | 第95-96页 |
| 2 主要创新点与特色 | 第96页 |
| 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6页 |
| 附录 | 第106-108页 |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