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前言和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 | 第13-18页 |
·生物柴油的总体介绍 | 第13-14页 |
·生物柴油的优点 | 第14-15页 |
·国外生物柴油的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国内生物柴油的发展状况 | 第17-18页 |
·生物柴油的合成方法 | 第18-20页 |
·稀释法 | 第18页 |
·高温裂解法 | 第18-19页 |
·微乳化法 | 第19页 |
·酯交换法 | 第19-20页 |
·生物柴油酯交换法的研究进展 | 第20-27页 |
·酸催化剂 | 第20页 |
·碱催化剂 | 第20-21页 |
·非均相催化剂 | 第21-23页 |
·生物酶催化剂 | 第23页 |
·超临界甲醇法 | 第23-24页 |
·动力学研究 | 第24页 |
·反应机理 | 第24-25页 |
·影响酯交换反应的因素 | 第25-27页 |
·生物柴油原料脱酸的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碱炼法 | 第27页 |
·物理精炼法(蒸馏脱酸法) | 第27页 |
·酯化脱酸技术 | 第27-29页 |
·生物脱酸 | 第29页 |
·微生物脱酸 | 第29页 |
·溶剂萃取脱酸 | 第29-30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脱酸 | 第30页 |
·膜法脱酸 | 第30页 |
·水滑石类催化剂 | 第30-32页 |
·水滑石的制备方法 | 第30-32页 |
·焙烧水滑石的性质 | 第32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第二章 酸性油脂的脱酸反应研究 | 第33-59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3-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酯化脱酸酸值和转化率测定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53页 |
·硫酸催化剂脱酸反应 | 第36-38页 |
·树脂的筛选 | 第38-40页 |
·CD-552催化剂脱酸反应 | 第40-45页 |
·HD-8催化剂脱酸反应 | 第45-48页 |
·HD-8加助催化剂脱酸反应 | 第48-53页 |
·树脂的非均相催化过程 | 第53-57页 |
·CD-552反应动力学过程 | 第54-56页 |
·HD-8反应动力学过程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三章 固体碱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 第59-80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4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9-60页 |
·试验方法 | 第60-63页 |
·分析方法 | 第63-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1页 |
·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 第64-67页 |
·反应的研究 | 第67-71页 |
·生物柴油的精制 | 第71页 |
·XRD物相分析 | 第71-78页 |
·不同Mg-Al配比 | 第71-74页 |
·不同晶化时间 | 第74-75页 |
·不同锻烧温度 | 第75-76页 |
·不同锻烧时间 | 第76-77页 |
·催化剂不同回收次数后 | 第77-78页 |
·IR分析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四章 产品的性能分析 | 第80-86页 |
·生物柴油的性质分析方法 | 第80-82页 |
·密度 | 第80页 |
·粘度 | 第80页 |
·闪点 | 第80-81页 |
·冷滤点 | 第81页 |
·酸度及酸值 | 第81页 |
·水分 | 第81页 |
·灰分 | 第81页 |
·游离甘油含量 | 第81页 |
·总甘油含量 | 第81-8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2-86页 |
·酯交换反应产物结构分析 | 第82-83页 |
·生物柴油的溶解性分析 | 第83-84页 |
·生物柴油的性质分析 | 第84-8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附录:实验数据总汇 | 第93-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