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学(农艺学)论文--耕作学与有机农业论文--耕作的制度和方式论文--轮作制论文

不同耕作措施对豆麦双序列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摘要第1-4页
Summary第4-6页
缩略词表第6-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2页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温室气体CO_2的源汇及其排放通量研究进展第11-14页
     ·大气CO_2的浓度变化与源/汇强度第11-12页
     ·农田生态系统CO_2的产生与排放机制第12页
     ·农田生态系统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第12-14页
   ·温室气体N_2O的源汇及其排放通量研究进展第14-16页
     ·大气N_2O的浓度变化与源/汇强度第14页
     ·农田生态系统N_2O的产生与排放机制第14-15页
     ·农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因素第15-16页
   ·温室气体CH_4的源汇及其排放通量研究进展第16-19页
     ·大气CH_4的浓度变化与源/汇强度第16-17页
     ·农田生态系统CH_4的产生与排放机制第17-18页
     ·农田生态系统CH_4排放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增温潜势第19-20页
   ·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测定方法第20-22页
     ·箱法第20-21页
     ·微气象学法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2-27页
   ·研究思路第22页
   ·试验区自然环境概况第22-23页
   ·试验设计与材料方法第23-24页
   ·研究方法第24-26页
     ·气体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第24页
     ·通量和累积量的计算第24-25页
       ·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计算第25页
       ·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的计算第25页
     ·土壤呼吸测定第25-26页
     ·同期观测的其他数据第26页
       ·土壤温度测定第26页
       ·土壤水分含量测定第26页
   ·数据整理与分析第26-27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7-40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豆麦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CO_2排放通量的影响第27-29页
     ·W→P→W序列土壤CO_2排放通量的全年动态变化第27-28页
     ·P→W→P序列土壤CO_2排放通量的全年动态变化第28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豆麦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CO_2平均通量、测定期排放量的影响第28-29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豆麦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第29-32页
     ·W→P→W序列土壤N_2O排放通量的全年动态变化第29-30页
     ·P→W→P序列土壤N_2O排放通量的全年动态变化第30-31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豆麦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N_2O平均通量、测定期排放量的影响第31-32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豆麦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第32-35页
     ·W→P→W序列土壤CH_4吸收通量的全年动态变化第32-33页
     ·P→W→P序列土壤CH_4吸收通量的全年动态变化第33-34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豆麦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CH_4平均通量、测定期排放量的影响第34-35页
   ·环境因子对豆麦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第35-38页
     ·土壤温度对农田土壤CO_2、N_2O和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第35-36页
     ·土壤水分对农田土壤CO_2、N_2O和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第36-37页
     ·CO_2、N_2O和CH_4排放通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第37-38页
   ·不同耕作措施下豆麦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CO_2、N_2O和CH_4排放的增温潜势29第38-40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40-43页
   ·不同耕作措施下农田土壤CO_2排放通量的全年动态变化第40-41页
   ·不同耕作措施下农田土壤N_2O排放通量的全年动态变化第41页
   ·不同耕作措施下农田土壤CH_4吸收通量的全年动态变化第41-42页
   ·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对豆麦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第42页
   ·不同耕作措施下豆麦双序列轮作农田CO_2、N_2O和CH_4排放的增温潜势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50页
致谢第50-51页
导师简介第51-52页
作者简介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胞膜脂质微区研究及植物脂质微区对病原真菌侵染的响应
下一篇:百脉根和白三叶根际溶磷菌筛选、溶磷特性与促生效应研究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