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 ·细胞膜研究与植物病理学的关系 | 第10页 |
| ·细胞膜与脂质微区 | 第10-15页 |
| ·脂质微区发现的历史 | 第10-11页 |
| ·脂质微区与胞膜窖 | 第11-12页 |
| ·脂质微区的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 ·胞膜窖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 ·胞膜窖的蛋白质组成 | 第15-16页 |
| ·胞膜窖的生物学功能 | 第16-20页 |
| ·植物脂质微区研究进展 | 第2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细胞膜脂质微区研究 | 第23-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 ·细胞株 | 第23页 |
| ·细胞株、植株、菌种和线虫材料 | 第23-24页 |
| ·仪器和耗材 | 第24页 |
| ·常用试剂工作液的配制 | 第24页 |
| ·Cavin-1在脂质微区中的分布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Caveolin-1与Cavin-1在细胞中的共定位研究方法 | 第25页 |
| ·免疫沉淀胞膜窖的蛋白质谱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 ·脂质微区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 ·Cavin-1沉淀性质的研究方法 | 第27页 |
| ·去垢剂对Cavin-1蛋白质与脂质微区结合影响的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温度对Cavin-1蛋白质与脂质微区结合影响的研究方法 | 第28页 |
| ·剥夺Caveolin-1的功能对Cavin-1蛋白质与脂质微区结合影响的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 ·Cavin-1在脂质微区中的分布的研究结果 | 第29页 |
| ·Caveolin-1与Cavin-1在细胞中的共定位研究方法 | 第29页 |
| ·免疫沉淀胞膜窖的蛋白质谱结果 | 第29-31页 |
| ·Cavin-1蛋白的沉淀性质研究结果 | 第31-33页 |
| ·脂质微区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 | 第33页 |
| ·去垢剂对Cavin-1蛋白质与脂质微区结合影响的研究结果 | 第33页 |
| ·温度对Cavin-1蛋白质与脂质微区结合影响的研究结果 | 第33-34页 |
| ·剥夺Caveolin-1的功能对Cavin-1蛋白质与脂质微区结合影响的研究 | 第34-35页 |
| ·讨论与结论 | 第35-40页 |
| ·Caveolae的蛋白质组 | 第35-37页 |
| ·Caveolin-1与其他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37页 |
| ·Cavin-1蛋白沉淀性质 | 第37-38页 |
| ·Caveolae的形成与维持机制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拟南芥脂质微区对灰霉菌葡萄孢侵染的响应 | 第40-4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 ·植株与菌种 | 第40页 |
| ·灰霉菌孢子处理植株与植株培养方法 | 第40页 |
| ·质膜的分离方法 | 第40-41页 |
| ·脂质微区分离方法 | 第41页 |
| ·拟南芥脂质微区中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41页 |
| ·用SDS-page电泳分析拟南芥脂质微区蛋白种类的变化 | 第41-42页 |
| ·荧光染色与积分光密度分析拟南芥细胞表面的甾醇 | 第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 ·灰霉菌处理引起脂质微区区蛋白含量的改变 | 第42页 |
| ·灰霉菌处理引起脂质微区区蛋白组分的改变 | 第42-43页 |
| ·灰霉菌处理的细胞质膜上脂质微区标记没有明显改变 | 第43-45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5-47页 |
|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 图表目录 | 第57-58页 |
| 实验中涉及的通用方法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个人简介 | 第61-62页 |
| 导师简介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