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竞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竞争观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7页
导论第17-35页
 一、选题的学术背景及意义第17-23页
 二、基本概念的阐释第23-29页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思路与框架设计第29-32页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32-35页
第一章 竞争观的历史探源第35-49页
 第一节 中国思想家的竞争观第35-40页
  一、“贵和不争”的竞争观第35-37页
  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民族主义生存竞争观第37-38页
  三、“经由阶级斗争达至消灭竞争的社会主义”的竞争观第38-40页
 第二节 西方思想家的竞争观第40-46页
  一、人性论者的竞争观第40-41页
  二、进化论者的竞争观第41-43页
  三、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竞争观第43-44页
  四、自然秩序论者的竟争观第44-46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竞争观第46-49页
  一、马克思主义竞争观的基本内容第46-48页
  二、对马克思主义竞争观的简要评述第48-49页
第二章 社会主义竞争思想的形成及其基本依据第49-80页
 第一节 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是排斥竞争的社会主义第49-61页
  一、何以理解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是排斥竞争的社会主义第49-53页
  二、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排斥竞争的根源分析第53-56页
  三、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排斥竞争造成的不利影响第56-61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竞争思想的认识过程第61-67页
  一、社会主义竞争思想的萌芽(1956—1979年)第61-63页
  二、社会主义竞争思想的初步形成(1980—1981年)第63-64页
  三、社会主义竞争思想的深入发展(1982年—1992年)第64-66页
  四、社会主义竞争思想的走向成熟(1993年至今)第66-67页
 第三节 开展社会主义竞争的基本依据第67-80页
  一、从竞争的诱因看,开展社会主义竞争具有其必然性第67-70页
  二、从竞争自身的积极作用看,开展社会主义竞争具有其必要性第70-73页
  三、从竞争作为人的一种特性看,开展社会主义竞争具有其人性基础第73-75页
  四、从竞争依存的时代特征看,开展社会主义竞争具有其历史合理性第75-77页
  五、从竞争依存的制度特征看,开展社会主义竞争具有其现实可能性第77-80页
第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竞争论第80-114页
 第一节 经济竞争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第80-86页
  一、经济竞争的内涵第80-83页
  二、经济竞争的基本特征第83-86页
 第二节 开展社会主义经济竞争的基本依据第86-101页
  一、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经济属性决定了开展经济竞争的必然性第87-91页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决定了开展经济竞争的可能性第91-97页
  三、“来自竞争的繁荣”决定了开展经济竞争的必要性第97-101页
 第三节 开展社会主义经济竞争的基本原则第101-114页
  一、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第102-105页
  二、崇尚优势的优胜劣汰原则第105-107页
  三、机会均等的公平竟争原则第107-109页
  四、反垄断的自由竟争原则第109-114页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政治竞争论第114-146页
 第一节 政治竞争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第114-118页
  一、政治竞争的内涵第114-116页
  二、政治竞争的基本特征第116-118页
 第二节 开展社会主义政治竞争的基本依据第118-130页
  一、开展社会主义政治竟争的必然性与必要性第118-125页
  二、开展社会主义政治竟争的可能性第125-130页
 第三节 开展社会主义政治竞争的基本原则第130-146页
  一、中共党内竞争性民主选举制度先行发展原则第131-136页
  二、人大代表竞争性选举制度重点建设原则第136-146页
第五章 社会主义文化竞争论第146-171页
 第一节 文化竞争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第146-151页
  一、文化竟争的内涵第146-149页
  二、文化竞争的基本特征第149-151页
 第二节 开展社会主义文化竞争的基本依据第151-160页
  一、我国现阶段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格局决定了开展文化竞争的必然性第151-153页
  二、文化发展的融突规律和主体对文化的选择规律决定了开展文化竞争的必要性第153-156页
  三、以往人们在处理文化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决定了开展文化竞争的合理性第156-158页
  四、中共提出和倡导的“双百”方针决定了开展文化竞争的可能性第158-160页
 第三节 开展社会主义文化竞争的基本原则第160-171页
  一、“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相统一的原则第160-163页
  二、一元主导和多样并存发展的原则第163-166页
  三、自由、平等、民主原则第166-169页
  四、文化系统的开放原则第169-171页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竞争论第171-193页
 第一节 社会竞争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第171-175页
  一、社会竞争的内涵第171-173页
  二、社会竞争的基本特征第173-175页
 第二节 开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竞争的基本依据第175-187页
  一、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决定了开展社会竞争的必然性第176-181页
  二、社会分层条件下开展社会竞争的必要性第181-185页
  三、社会竞争机制的制度性认同决定了开展社会竞争的可行性第185-187页
 第三节 开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竞争的基本原则第187-193页
  一、社会主体平等竞争原则第187-189页
  二、社会阶层开放原则第189-191页
  三、竟争规则的公平原则第191-193页
第七章 社会主义竟争与和谐社会建设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第193-217页
 第一节 竞争与和谐的价值冲突: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第193-198页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唤醒了社会主体的竞争意识第194-195页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使了多元利益主体并存竞争格局的生成第195-197页
  三、多元利益主体的并存竞争导致了竞争与和谐的价值冲突第197-198页
 第二节 走向竟争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课题第198-209页
  一、竞争与和谐的相互关系第199-205页
  二、走向竞争的和谐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第205-209页
 第三节 立足竞争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运行机制第209-217页
  一、以竞争为手段,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机制第209-213页
  二、以和谐为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平衡机制第213-217页
第八章 树立社会主义竞争观:观念更新的重要内容第217-248页
 第一节 社会主义竞争观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第217-225页
  一、社会主义竞争观的内涵第217-219页
  二、社会主义竟争观的基本特征第219-225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竞争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树立途径第225-248页
  一、从社会主义竞争所要求的主体特征看,必须树立主体意识第226-230页
  二、从社会主义竞争所要求的社会条件看,必须树立平等意识第230-235页
  三、从社会主义竞争所要求的行为特征看,必须树立规则意识第235-241页
  四、从社会主义竞争所要求的社会关系看,必须树立合作竞争意识第241-248页
参考文献第248-254页
附录第254-255页
后记第255页

论文共2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研究
下一篇:质量、公正与制度保障--中英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