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前言 | 第11-26页 |
·除草剂草甘膦的特点 | 第11页 |
·EPSPS的来源与作用机理 | 第11页 |
·草甘膦的作用机制 | 第11-12页 |
·草甘膦的生物降解机制 | 第12-13页 |
·抗革甘膦植物的获得途径 | 第13-15页 |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选育抗草甘膦作物的发展前景 | 第16-17页 |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概况 | 第17-23页 |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 第17页 |
·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 | 第17-21页 |
·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特点 | 第23-24页 |
·显微镜的发展简史 | 第23页 |
·发展趋势与应用领域 | 第23-24页 |
·生物显微镜的研究热点 | 第24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24-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研究目标 | 第25-26页 |
2 草甘膦处理对烟草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26-37页 |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样品制备 | 第26-27页 |
·超薄切片 | 第27-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草甘膦处理后烟草表型变化 | 第30页 |
·草甘膦处理后烟草叶超微结构的变化 | 第30-36页 |
·讨论 | 第36-37页 |
3 烟草EPSPS Ⅰ基因的克隆 | 第37-46页 |
·植物材料 | 第37页 |
·生化试剂及试剂盒 | 第37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7页 |
·LB培养基及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所需溶液 | 第37页 |
·DNA琼脂凝胶电泳所需试剂 | 第37页 |
·质粒提取所需溶液 | 第37-38页 |
·植物RNA提取所需溶液 | 第38页 |
·仪器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38-39页 |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9页 |
·5′-EPSPS Ⅰ和3′-EPSPS Ⅰ片段的PCR扩增 | 第39-40页 |
·5′-EPSPS Ⅰ和3′-EPSPS Ⅰ与pBS-T载体的连接 | 第40页 |
·5′-EPSPS Ⅰ和3′-EPSPS Ⅰ的连接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41页 |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41-42页 |
·PCR扩增产物分析 | 第42页 |
·克隆鉴定 | 第42-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4 烟草愈伤组织培养 | 第46-61页 |
·愈伤组织培养材料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51页 |
·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 第46-49页 |
·MS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 第49-50页 |
·外植体的消毒及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50-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9页 |
·升汞不同消毒时间对茎尖、叶、种子形成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51-53页 |
·次氯酸钠不同消毒时间对茎尖、叶、种子形成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53-55页 |
·两种不同培养基对茎尖、叶、种子形成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55-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升汞不同消毒时间对茎尖、叶、种子形成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59页 |
·次氯酸钠不同消毒时间对茎尖、叶、种子形成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59页 |
·两种不同培养基对茎尖、叶、种子形成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59-61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草甘膦对烟草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61页 |
·烟草EPSPS Ⅰ基因的克隆 | 第61页 |
·烟草愈伤组织培养 | 第61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1-62页 |
·问题 | 第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