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网络图像的数据捕获及敏感图像识别的关键技术研究

提要第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概况第9-12页
     ·基于URL 的过滤方式第10页
     ·基于文本的过滤方式第10-11页
     ·基于图像内容的过滤方式第11-12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组织结构第12-14页
第二章 网络图像数据包捕获及分析重组第14-22页
   ·工具选择第14-15页
     ·Libpcap 简介第14页
     ·WinPcap 简介第14-15页
   ·数据包捕获第15-17页
     ·IP 数据报结构第15-16页
     ·TCP 数据报结构第16-17页
   ·数据包分析及重组第17-22页
     ·三次握手第17页
     ·图片包的分析第17-18页
     ·数据包重组及图片还原第18-22页
第三章 敏感图像识别模型第22-26页
   ·敏感图像识别研究的角度第22-23页
   ·敏感图像识别模型第23-24页
   ·图片库的建立第24-26页
第四章 肤色检测模型的建立第26-37页
   ·肤色检测相关理论及应用第26页
   ·肤色及其特性第26-27页
   ·颜色空间第27-29页
     ·RGB 颜色空间第27-28页
     ·YUI,YIQ 颜色空间第28-29页
   ·肤色检测模型第29-32页
     ·色度空间模型算法第29-30页
     ·种子像素邻域扩展模型第30-31页
     ·统计直方图模型的贝叶斯分类算法第31页
     ·三种肤色模型检测算法的比较第31-32页
   ·肤色掩码图像的后续处理第32-36页
     ·纹理模型对掩码图像的影响第33-34页
     ·掩码图像的辅助处理第34-36页
   ·肤色检测模型流程图第36-37页
第五章 敏感图像的分类特征提取第37-45页
   ·肤色面积百分比及区域百分比的提取与评价第38-40页
   ·皮肤连通区域相关特征提取与评价第40-42页
     ·算法主要实现思想第40-41页
     ·连通区域相关特征统计结果及分类性评价第41-42页
   ·肤色概率相关特征提取与评价第42-44页
   ·分类特征向量的最终选定第44-45页
第六章 分类器的建立第45-54页
   ·支持向量机第46-49页
     ·线性可分与特征映射第47-48页
     ·核函数的引入第48-49页
   ·LIBSVM第49页
   ·分类器的构建第49-54页
     ·数据格式第50页
     ·核函数的选择第50-51页
     ·交叉验证及参数选择第51-53页
     ·分类器性能测试第53-5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4-57页
   ·本文总结第54-55页
   ·工作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摘要第59-62页
Abstract第62-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基于点表示的物体进行绘制和特征检测的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三维网格的地形合并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