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 第7-13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0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8-10页 |
03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0-11页 |
04 论文框架结构 | 第11-13页 |
1. 仙桃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第13-22页 |
·演化历程 | 第13-14页 |
·孕育: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 第13页 |
·发展: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 第13-14页 |
·形成:招商经济蓬勃发展 | 第14页 |
·基本概况 | 第14-19页 |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 第15-16页 |
·无纺布产业集群 | 第16-17页 |
·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 第17页 |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 第17-18页 |
·机械加工产业集群 | 第18-19页 |
·集群特征分析 | 第19-20页 |
·产业生命周期评价 | 第20-22页 |
2. 仙桃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22-25页 |
·外部的机会 | 第22-24页 |
·中部崛起战略 | 第22页 |
·东部沿海产业转移 | 第22-23页 |
·武汉城市圈及“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 第23-24页 |
·外部的威胁 | 第24-25页 |
·来自区域经济的竞争 | 第24页 |
·对外贸易形势变化的冲击 | 第24页 |
·国家宏观调控的压力 | 第24-25页 |
3. 仙桃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 第25-30页 |
·内部的优势 | 第25-27页 |
·规模效应优势 | 第25页 |
·区位优势 | 第25-26页 |
·资源优势 | 第26-27页 |
·体制优势 | 第27页 |
·内部的劣势 | 第27-30页 |
·产业层次低,竞争优势难持久 | 第27-28页 |
·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有影响力的大企业 | 第28页 |
·企业缺乏分工协作,集群竞合机制尚未建立 | 第28-29页 |
·产业布局较为分散,工业园集聚效应低 | 第29页 |
·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 第29-30页 |
4. 仙桃市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选择 | 第30-37页 |
·基本思路 | 第30页 |
·发展步骤 | 第30-31页 |
·集群成型阶段 | 第31页 |
·完善机制阶段 | 第31页 |
·转型提升阶段 | 第31页 |
·发展路径 | 第31-33页 |
·地域化集聚 | 第31-32页 |
·专业化分工 | 第32页 |
·差异化竞争 | 第32-33页 |
·社会化协作 | 第33页 |
·发展方向及重点 | 第33-37页 |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 第33-34页 |
·无纺布产业集群 | 第34页 |
·机械加工产业集群 | 第34-35页 |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 第35页 |
·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 第35-37页 |
5. 仙桃市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实施 | 第37-42页 |
·加强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与引导 | 第37-38页 |
·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 第37页 |
·加强引导扶持 | 第37-38页 |
·优化园区布局 | 第38页 |
·完善强有力的支持体系 | 第38-40页 |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 第38-39页 |
·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 | 第39页 |
·创新融资模式 | 第39-40页 |
·嵌入武汉产业链价值体系 | 第40-42页 |
·依托武汉大产业,参与专业化分工协作,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 | 第40-41页 |
·依托武汉强大的科技力量,加快提升产业层次 | 第41页 |
·依托武汉,创造更优越的环境,制定更优惠的政策 | 第41-42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42-43页 |
注释和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