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8页 |
·网络监控系统的开发背景 | 第14-15页 |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论文的组织 | 第17-18页 |
第2章 业务分析 | 第18-26页 |
·CTC的系统构成 | 第18-20页 |
·网络监控系统的架构设计 | 第20-26页 |
·网络监控系统的物理架构 | 第20-22页 |
·网络监控系统的逻辑架构 | 第22-24页 |
·网络监控系统的功能架构 | 第24-26页 |
第3章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第26-44页 |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模型 | 第27-28页 |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分析 | 第28页 |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协议数据单元 | 第28-34页 |
·get-request协议数据单元 | 第29-31页 |
·get-next协议数据单元 | 第31页 |
·get-bulk协议数据单元 | 第31-32页 |
·set-request协议数据单元 | 第32页 |
·response协议数据单元 | 第32-33页 |
·Trap协议数据单元 | 第33-34页 |
·Information Request协议数据单元 | 第34页 |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版本 | 第34-37页 |
·SNMPv1 | 第34-36页 |
·SNMPv2 | 第36-37页 |
·管理信息库(MIB) | 第37-41页 |
·管理信息结构 | 第37-39页 |
·对象标识符 | 第39-40页 |
·管理信息库 | 第40-41页 |
·抽象句法表示法ASN.1 | 第41-44页 |
·数据类型 | 第41-42页 |
·对象结构和内容 | 第42-44页 |
第4章 对简单变量的监控 | 第44-56页 |
·系统组成 | 第44-45页 |
·MIB信息的扩展 | 第45-48页 |
·协议数据单元的定义 | 第48-50页 |
·监控系统中的通讯协议 | 第50-56页 |
·注册请求协议(RRP) | 第50-51页 |
·数据请求协议(GDP) | 第51-52页 |
·数据设置协议(SDP) | 第52页 |
·配置设置协议(SSP) | 第52-53页 |
·响应请求协议(REP) | 第53-54页 |
·陷阱响应协议(TRP) | 第54-55页 |
·通知响应协议(INP) | 第55-56页 |
第5章 网络应用接口 | 第56-68页 |
·关于套接字 | 第56-60页 |
·协议端口介绍 | 第56-57页 |
·字节传输顺序 | 第57-58页 |
·套接字属性选项 | 第58-59页 |
·套接字定义 | 第59-60页 |
·套接字的调用 | 第60-68页 |
·创建套接字——socket() | 第60页 |
·指定本地地址——bind() | 第60-61页 |
·建立套接字连接——connect() | 第61-62页 |
·监听连接——listen() | 第62-63页 |
·数据传输——send()与recv() | 第63页 |
·输入/输出多路复用——select() | 第63-64页 |
·关闭套接字——closesocket() | 第64页 |
·获取主机IP——gethostbyname() | 第64-68页 |
第6章 网络监控系统的实现 | 第68-76页 |
·主要监视界面 | 第68-74页 |
·对中心设备的监视 | 第68-70页 |
·对各站通信设备的监视 | 第70-72页 |
·对车站自律机的监控 | 第72-74页 |
·网络监控系统可维护性的体现 | 第74-76页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6-78页 |
·回顾和总结 | 第76页 |
·网络监控系统的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