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前言第12-40页
 1 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第12-21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类和临床症状第12-13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第13-14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第14-16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第16-17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第17-21页
 2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扩散机制第21-28页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第21-24页
   ·细菌的耐药性的扩散机制第24-28页
 3 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第28-37页
   ·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第30-35页
   ·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特点第35-37页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7-40页
第一章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耐药性研究第40-49页
 1 试验材料第40-41页
   ·试验动物第40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0页
   ·药品、培养基及其它试剂第40-41页
 2 试验方法第41-42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第41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生化鉴定第41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鉴定第41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致病性研究第41-42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第42页
 3 试验结果第42-46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第42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鉴定第42-43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第43-44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第44-46页
 4 讨论第46-49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分离情况第46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分布第46-47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致病性第47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分离株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第47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前景第47-49页
第二章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整合子/基因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第49-66页
 1 试验材料第49-51页
   ·菌株第49页
   ·试剂第49-51页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51页
 2 试验方法第51-58页
   ·菌株的收集、分离与鉴定第51页
   ·菌株体外药敏试验第51页
   ·PCR 检测整合子及基因盒第51-55页
   ·PCR 扩增产物电泳分析及回收第55-56页
   ·插入区基因盒目的片段的连接及转化第56-57页
   ·基因盒插入区片段的测序第57-58页
   ·同类大小基因盒插入区片段的酶谱分析第58页
   ·基因盒插入区片段序列与登录基因盒序列及其翻译蛋白氨基酸序列比较第58页
 3 试验结果第58-62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Ⅰ、Ⅱ、Ⅲ型整合酶基因检测结果第58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测结果第58页
   ·菌落PCR与菌株总DNA模板PCR、质粒DNA模板PCR结果比较第58-60页
   ·临床分离菌株Ⅰ型整合子基因盒插入区PCR扩增结果及序列分析第60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中各种Ⅰ型整合子的流行情况第60-61页
   ·整合子阳性和阴性菌株耐药表型分析第61-62页
 4 讨论第62-66页
   ·Ⅰ型整合子/基因盒流行病学及其与动物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关系第62-64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中流行的各种Ⅰ型整合子第64-65页
   ·Ⅰ型整合子/基因盒的检测方法第65-66页
第三章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的流行病学调查第66-72页
 1 试验材料第66页
   ·病原菌第66页
   ·培养基第66页
   ·试剂盒第66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66页
 2 试验方法第66-68页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66-67页
   ·PCR 扩增模板的制备第67页
   ·不同型别ESBLs 基因的PCR 检测第67-68页
   ·PCR 产物电泳分析第68页
   ·目的片段测序分析第68页
 3 试验结果第68-69页
   ·bla_(SHV)、bla_(ctx)和bla_(TEM)基因的检测结果第68页
   ·bla_(TEM) 基因阳性、阴性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第68-69页
   ·整合子阳性菌株中ESBLs 基因的检出情况第69页
 4 讨论第69-72页
   ·β-内酰胺酶与细菌耐药性产生间的关系第69-70页
   ·整合子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耐药性扩散中的作用第70-72页
第四章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氟喹诺酮类耐药株基因突变研究第72-86页
 1 试验材料第72页
   ·标准菌株第72页
   ·试剂盒第72页
   ·克隆载体第72页
   ·DNA 分子量标准第72页
   ·其他试剂第72页
   ·主要仪器第72页
 2 方法第72-74页
   ·引物的设计和合成第72-73页
   ·染色体 DNA 的提取第73页
   ·大肠杆菌gyrA、gyrB、parC 和parE 基因的扩增第73-74页
   ·PCR 产物电泳分析第74页
   ·PCR 产物的回收第74页
   ·目的片段的连接与转化第74页
   ·目的片段成功克隆的确认第74页
   ·目的片段的核苷酸序列测定第74页
   ·测序结果分析第74页
 3 试验结果第74-83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 gyrA、gyrB、parC 和 parcE 基因片段扩增结果第74-76页
   ·氟喹诺酮耐药菌株 gyrA、parC、gyrB 和 parE 基因测序结果及分析第76-81页
   ·氟喹诺酮类耐药菌株 gryA、ParC、gyrB、parE 基因突变与耐药表型的关系第81-83页
 4 讨论第83-86页
   ·PCR 方法在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第83页
   ·氟喹诺酮耐药菌株 gyrA 和 parC 基因突变分析第83-84页
   ·氟喹诺酮耐药菌株 gyrB 和 parE 基因突变分析第84-85页
   ·菌株 GyrA、GyrB、ParC 和 ParE 亚基变化与氟喹诺酮类耐药水平的关系第85-86页
结论第86-87页
创新点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4页
附录第104-151页
作者简介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奶牛源性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下一篇:沙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其对小鼠免疫抗氧化机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