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软件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一) 国外业绩评价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二) 国内业绩评价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三) 软件企业业绩评价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三、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四、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软件企业业绩评价的平衡计分卡框架 | 第22-43页 |
一、平衡计分卡原理在软件企业的适用性 | 第22-29页 |
(一) 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二) 系统理论 | 第23页 |
(三) 生命周期理论 | 第23-24页 |
(四)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4-26页 |
(五) 战略管理理论 | 第26-29页 |
二、软件企业的知识资本业绩评价 | 第29-36页 |
(一) 知识资本的含义与构成 | 第29-30页 |
(二) 软件企业知识资本的构成与重要性 | 第30-32页 |
(三) 知识资本业绩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32-36页 |
三、软件企业的创新业绩评价 | 第36-39页 |
(一) 软件企业的创新重点 | 第37-38页 |
(二) 软件企业的创新业绩评价 | 第38-39页 |
四、软件企业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 | 第39-41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软件企业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 | 第43-56页 |
一、各维度参考指标 | 第43-52页 |
(一) 财务层面 | 第43-45页 |
(二) 客户层面 | 第45-46页 |
(三) 内部业务流程层面 | 第46-49页 |
(四) 员工与创新层面 | 第49-52页 |
二、指标设计的关键点 | 第52-54页 |
(一) 战略导向 | 第52-53页 |
(二) 寻找关键成功因素 | 第53-54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平衡计分卡的量化评价方法 | 第56-60页 |
一、确定指标权重 | 第56-58页 |
二、指标的无量纲处理 | 第58-59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60-74页 |
一、企业背景 | 第60-61页 |
二、战略目标与战略地图 | 第61-63页 |
(一) 战略目标 | 第61页 |
(二) 战略地图 | 第61-63页 |
三、用友业绩评价范例 | 第63-71页 |
(一) 评价过程 | 第63-70页 |
(二)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四、案例企业业绩评价的启示 | 第71-7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后记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