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图表一览表 | 第7-9页 |
缩略词 | 第9-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0页 |
第一节 瘤胃甲烷的产生与调控 | 第14-20页 |
1 甲烷菌概述 | 第14-17页 |
2 瘤胃甲烷的生成 | 第17-18页 |
3 瘤胃甲烷的调控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植物皂甙的作用 | 第20-24页 |
1 皂甙特性及分类 | 第20页 |
2 皂甙的理化作用及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3 茶皂素的作用及应用研究 | 第22-24页 |
第三节 瘤胃微生物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 第24-28页 |
1 定量PCR技术 | 第24-25页 |
2 16S/18S rRNA/rDNA序列分析技术 | 第25页 |
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 第25-26页 |
4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 第26-27页 |
5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 第27-28页 |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8页 |
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茶皂素对湖羊甲烷产量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 第30-46页 |
第一节 茶皂素对湖羊甲烷产量的影响 | 第30-3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0-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3 讨论 | 第34-35页 |
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二节 茶皂素对湖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第36-4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6-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3 讨论 | 第43-45页 |
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茶皂素对瘤胃微生态的影响 | 第46-75页 |
第一节 茶皂素对瘤胃微生物菌群数量的影响 | 第46-5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6-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4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二节 瘤胃细菌区系研究 | 第53-5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3-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3 讨论 | 第57-58页 |
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节 瘤胃原虫区系研究 | 第59-6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9-6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1-64页 |
3 讨论 | 第64-66页 |
4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节 瘤胃甲烷菌区系研究 | 第67-7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7-6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8-70页 |
3 讨论 | 第70-71页 |
4 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节 瘤胃甲烷菌的系统发育研究 | 第72-7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2-73页 |
3 讨论 | 第73-74页 |
4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结论、创新点和后续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1 结论 | 第75页 |
2 创新点 | 第75页 |
3 后续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