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临床医学论文--兽医诊断学论文

基于杆状病毒表达的犬狂病病毒NP蛋白的ELISA抗体检测方法建立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6-33页
 第一章 狂犬病病毒及狂犬病研究进展第16-26页
  1 狂犬病病毒属的分类第16-17页
  2 狂犬病病毒的形态与理化特征第17页
  3 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及其结构蛋白第17-21页
   ·糖蛋白第18-19页
   ·核蛋白第19-20页
   ·衣壳基质蛋白第20页
   ·膜基质蛋白第20页
   ·RNA聚合酶第20-21页
  4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第21-22页
   ·全球流行状况第21页
   ·中国狂犬病流行情况第21-22页
   ·宿主与传染源第22页
   ·传播途径第22页
  5 狂犬病的临床特征第22-23页
  6 RV抗体的检测第23-26页
   ·快速荧光灶抑制实验第23-24页
   ·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第24页
   ·小鼠中和试验第24页
   ·酶免疫吸附试验第24-25页
   ·间接免疫荧光法第25页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第25-26页
 第二章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第26-33页
  1 杆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第26-27页
  2 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的构建第27页
  3 家蚕/BMNPV表达系统的原理第27-28页
  4 重组杆状病毒的筛选方法第28-29页
   ·空斑纯化第28页
   ·NPV DNA线性化第28-29页
   ·利用标志基因筛选第29页
   ·BACMID系统第29页
   ·其它方法第29页
  5 影响外源蛋白表达量的因素第29-31页
   ·外源基因及其编码产物性质第29-30页
   ·病毒的稳定性第30页
   ·启动子的特性第30页
   ·转移载体第30页
   ·表达宿主第30-31页
  6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优点第31页
  7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优点第31-33页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33-75页
 第一章 BAC-TO-BAC/ACMNPV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狂犬病病毒核蛋白第33-50页
  摘要第33-34页
  1 材料第34页
   ·病毒、菌种、细胞和载体第34页
   ·工具酶及试剂第34页
  2 方法第34-44页
   ·狂犬病病毒N基因的克隆第34-37页
     ·RT-PCR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34页
     ·病毒基因组RNA的抽提第34-35页
     ·RT第35页
     ·PCR第35页
     ·PCR产物割胶回收纯化第35页
     ·连接第35-36页
     ·感受态细胞制备(CaCl_2法)第36页
     ·NP-pMD-18T载体质粒转化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第36页
     ·NP-pMD-18T载体质粒转化子筛选和鉴定第36页
     ·目的基因的双酶切第36-37页
     ·回收NP酶切片段第37页
   ·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HTB-NP的构建第37-38页
     ·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B质粒的制备第37页
     ·pFastBacHTB表达载体的双酶切第37-38页
     ·目的基因与杆状病毒载体的连接第38页
     ·重组转移载体的转化第38页
     ·重组转移载体的鉴定第38页
   ·重组RBACMID/BMNPV/NP质粒的制备和鉴定第38-40页
     ·重组rBacmid/BmNPV/NP质粒的制备第38-39页
     ·重组rBacmid/BmNPV/NP的提取和鉴定第39-40页
   ·重组病毒的获得及鉴定第40-41页
     ·sf9细胞的复苏、代传第40页
     ·rBacmid/BmNPV/NP的转染第40-41页
     ·重组病毒的PCR鉴定第41页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鉴定第41-44页
     ·重组杆状病毒的滴度测定第41页
     ·重组杆状病毒的扩增第41-42页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第42页
     ·目的蛋白表达的SDS-PAGE分析第42页
     ·目的蛋白表达的Western-blot检测第42-43页
     ·重组蛋白的纯化标准程序探索第43-44页
  3 结果第44-48页
   ·ERA株核蛋白基因的RT-PCR扩增结果第44页
   ·T载体重组质粒NP-PMD-18T的PCR鉴定第44-45页
   ·转移载体的构建及鉴定第45页
   ·重组RBACMID/ACNPV/NP质粒的提取和鉴定第45-46页
   ·细胞转染结果第46-47页
   ·重组蛋白的IFA检测结果第47-48页
   ·SDS-PAGE与WESTERN BLOT分析核蛋白的表达第48页
  4 讨论第48-50页
 第二章 BAC-TO-BAC/BMNPV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狂犬病毒N蛋白第50-60页
  摘要第50页
  1 材料第50-51页
  2 方法第51-54页
   ·重组转移载体的构建及鉴定第51页
   ·重组BACMID质粒的制备和鉴定第51页
   ·重组病毒的获得及鉴定第51页
     ·rBacmid/BmNPV/NP的转染第51页
     ·重组病毒的PCR鉴定第51页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鉴定第51-54页
     ·重组杆状病毒的滴度测定第51页
     ·重组杆状病毒的扩增第51-52页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第52页
     ·重组核蛋白在家蚕细胞上的大量表达第52页
     ·重组核蛋白在家蚕上的大量表达第52-53页
     ·目的蛋白表达的SDS-PAGE分析第53页
     ·目的蛋白表达的Western-blot检测第53页
     ·重组核蛋白的亲和层析纯化第53-54页
  3 结果第54-58页
   ·重组RBACMID/BMNPV/NP的提取和鉴定第54-55页
   ·细胞转染结果第55-56页
   ·重组蛋白的IFA检测结果第56页
   ·重组核蛋白在家蚕上的大量表达第56-57页
   ·重组蛋白表达的SDS-PAGE分析第57-58页
  4 讨论第58-60页
 第三章 犬狂犬病病毒抗体BMNPV-NP-ELISA标准检测体系的建立第60-75页
  摘要第60页
  1 材料第60-61页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60-61页
   ·血清第61页
  2 方法第61-66页
   ·ELISA抗原制备第61页
     ·重组RV核蛋白第61页
     ·RV病毒抗原的制备第61页
   ·ELISA的操作基本程序第61-62页
   ·BMNPV-NP-ELISA最佳反应条件的建立第62-63页
     ·抗原包被浓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倍数的确定第62页
     ·包被液的选择第62页
     ·封闭液的选择第62页
     ·稀释液的选择第62-63页
     ·血清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第63页
     ·酶标抗体反应时间的确定第63页
     ·TMB底物反应时间的确定第63页
   ·间接ELISA判定标准的确定第63页
   ·敏感性试验第63页
   ·重复性试验第63-64页
     ·同批抗原包被批内重复性试验第63-64页
     ·不同批次抗原包被板间重复性试验第64页
   ·有效性试验第64-66页
     ·与IFA的比较第64页
     ·与狂犬病病毒ELISA(RV-ELISA)的比较第64页
     ·与pETNP-ELISA的比较第64-65页
     ·与AcNPV-NP-ELISA的比较第65页
     ·与进口ELISA试剂盒的比较第65-66页
  3 结果第66-73页
   ·RV病毒抗原的制备与纯化第66页
   ·间接ELISA最佳反应条件的建立第66-69页
     ·重组蛋白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与血清稀释度的确定第66-68页
     ·包被液的选择第68页
     ·封闭液的选择第68页
     ·稀释液的选择第68页
     ·血清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第68页
     ·酶标抗体反应时间的确定第68-69页
     ·TMB底物反应时间的确定第69页
   ·间接ELISA判定标准的确定第69页
   ·间接ELISA敏感性试验第69页
   ·重复性试验第69-70页
     ·同批抗原包被批内重复性试验第69-70页
     ·批间重复性试验第70页
   ·有效性试验第70-73页
     ·与IFA的比较第70-71页
     ·与病毒ELISA(RV-ELISA)的比较第71页
     ·与pETNP-ELISA的比较第71页
     ·与美国SYNBIOTICS狂犬病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比较第71-72页
     ·与AcNPV-NP-ELISA的比较第72页
     ·各种间接ELISA与进口试剂盒的对比实验第72-73页
  4 讨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4页
附录A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第84-90页
学习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猪圆环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茶皂素抑制湖羊甲烷生成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