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9页 |
·论题的确定及其意义 | 第7-12页 |
·新分析法学中的方法论问题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本文论题的限定 | 第15-16页 |
·本文的论述路径及结构安排 | 第16-19页 |
第2章 哈特的描述主义进路——方法论之争的缘起 | 第19-35页 |
·描述主义进路的提出 | 第19-22页 |
·规则模式的确立 | 第22-27页 |
·规则观念的引入——从“命令”到“规则” | 第22-23页 |
·两类规则的结合——法律的核心特征 | 第23-25页 |
·承认规则——法律体系的基础 | 第25-27页 |
·内在观点——参与者的视角 | 第27-30页 |
·规则的内在方面 | 第27-29页 |
·内在观点 | 第29-30页 |
·第三种类型的陈述——观察者的立场 | 第30-35页 |
第3章 德沃金的解释主义进路——对描述主义进路的批判 | 第35-49页 |
·规范性法理学的提出 | 第35-36页 |
·“语义学之刺”的主张 | 第36-40页 |
·建构性的解释主义进路 | 第40-43页 |
·后续的争辩 | 第43-49页 |
·哈特对德沃金的回应 | 第43-45页 |
·德沃金对哈特的再批判 | 第45-49页 |
第4章 法律理论与道德评价——进一步的争论 | 第49-79页 |
·对德沃金解释主义进路的推进——佩里的主张 | 第49-61页 |
·哈特的两项方法论主张 | 第49-51页 |
·描述性主张与规则模式 | 第51-52页 |
·内在观点与预测论 | 第52-55页 |
·功能主义与描述性法理学 | 第55-58页 |
·温和的内在主义解释进路 | 第58-61页 |
·对哈特描述主义进路的捍卫——科尔曼的主张 | 第61-74页 |
·经由“语义学之刺”的规范性法理学 | 第61-66页 |
·“自我观念主张”与“弱褒扬属性” | 第66-71页 |
·解读哈特的描述性主张——对佩里的回应 | 第71-74页 |
·中间立场——迪克森的主张 | 第74-78页 |
·间接评价理论的提出 | 第74-76页 |
·对佩里主张的批判 | 第76-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法学中的“自然主义转向”——对概念分析的挑战 | 第79-97页 |
·哲学中的“自然主义转向”——奎因的自然化的认识论 | 第79-89页 |
·对经验论“两个教条”的批判 | 第80-86页 |
·自然化的认识论 | 第86-89页 |
·超越哈特与德沃金之争——莱特的自然化的法理学 | 第89-97页 |
·对法学中的概念分析方法的批判 | 第90-92页 |
·自然化的法理学 | 第92-97页 |
第6章 结语:对新分析法学中的方法论之争的再思考 | 第97-117页 |
·描述主义进路的可能性 | 第97-103页 |
·自然主义进路的有效性 | 第103-108页 |
·对概念分析方法的反思 | 第108-113页 |
·法律理论的建构方式与新分析法学的未来 | 第113-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37-139页 |
后记 | 第139-141页 |
论文摘要 | 第141-146页 |
Abstract | 第146-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