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美国侵权法市场份额规则研究--兼论对我国侵权立法的启示

内容提要第1-8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9-11页
   ·本文的论证结构及相关限定第11-16页
     ·本文的论证结构第11-14页
     ·对本文的论证所做的限定第14-16页
第2章 美国侵权法市场份额规则的产生第16-40页
   ·市场份额规则产生的历史背景第16-20页
     ·辛德尔案对美国侵权法的挑战第16-18页
     ·DES 案件中的诉讼时效问题第18-20页
   ·市场份额规则在美国侵权法中的确立第20-37页
     ·传统侵权法规则在DES 案件中的适用第20-35页
     ·DES 案件中法院的政策考量第35-37页
   ·美国侵权法重述中的市场份额规则第37-40页
第3章 两种市场份额规则模式及其本质差异第40-60页
   ·对两种市场份额规则模式的解析第40-46页
     ·辛德尔案确立的市场份额规则模式第40-43页
     ·海默维茨案确立的市场份额规则模式第43-46页
   ·市场份额规则的模式差异及其理论基础第46-60页
     ·传统侵权法与两种规则模式的联系第48-53页
     ·市场份额规则模式的差异性与理论的多元化第53-60页
第4章 市场份额规则的理论证成第60-118页
   ·侵权法解释理论的模式选择(一):经济分析理论第60-78页
     ·美国侵权法解释理论的历史沿革第60-64页
     ·经济分析理论的产生与变迁第64-71页
     ·经济分析理论在普通法中的运用第71-75页
     ·对经济分析理论的初步解析第75-78页
   ·侵权法解释理论的模式选择(二):矫正正义理论第78-87页
     ·矫正正义理论的基本内涵第79-80页
     ·矫正正义与侵权法的互动关系第80-84页
     ·两种侵权法解释理论的比较研究第84-87页
   ·对市场份额规则理论证成的思辨第87-118页
     ·矫正正义理论与侵权法的解释问题第87-102页
     ·矫正正义理论的实践检验第102-118页
第5章 市场份额规则的理论梳理与制度协调第118-138页
   ·市场份额规则与侵权法的兼容性问题第118-119页
   ·以形式化方法解释市场份额规则第119-123页
     ·作为形式化解释前提的举证责任独立第120-121页
     ·举证责任的移转与因果关系的变通第121-122页
     ·形式化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第122-123页
   ·以实质化方法解释市场份额规则第123-132页
     ·证据共同体理论的引入第124-127页
     ·以证据共同体理论解释市场份额规则第127-129页
     ·实质化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第129-132页
   ·透视市场份额规则中的争议问题第132-138页
     ·市场的范围问题第132-134页
     ·责任的承担问题第134-136页
     ·实质性市场份额标准的确定第136-138页
第6章 市场份额规则对我国侵权立法的启示第138-152页
   ·市场份额规则的立法必要性第138-144页
     ·当下中国确立市场份额规则的现实需要第138-140页
     ·我国现行法应对DES 案件的规则缺欠第140-144页
   ·我国侵权法市场份额规则的立法设计第144-147页
     ·我国侵权法市场份额规则的立法定位第145-146页
     ·我国侵权法市场份额规则的条文设计第146-147页
   ·市场份额规则的技术难点及其解决第147-152页
     ·市场份额的确定第147-149页
     ·证据认定问题第149-150页
     ·诉讼时效问题第150-151页
     ·法院的司法裁量第151-152页
结论第152-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67-168页
后记第168-169页
论文摘要(中文)第169-172页
论文摘要(英文)第172-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法律的现代性
下一篇:新分析法学中的方法论问题研究--由哈特的描述性法理学引发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