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国外中小企业集群理论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中小企业集群理论评述 | 第11-14页 |
·体育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产业集群概论 | 第17-25页 |
·产业集群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产业集群的类型 | 第18-19页 |
·中心卫星式产业集群 | 第18页 |
·网络式产业集群 | 第18-19页 |
·混合式产业集群 | 第19页 |
·开发区式产业集群 | 第19页 |
·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19-21页 |
·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性 | 第19-20页 |
·产业集群的柔性专业化 | 第20页 |
·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化 | 第20页 |
·产业集群的本地根植性 | 第20-21页 |
·产业集群的创新性 | 第21页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1-25页 |
·马歇尔外部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韦伯集群经济理论 | 第22页 |
·科斯交易费用理论 | 第22-23页 |
·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 第23页 |
·波特新竞争优势理论 | 第23-25页 |
3.东莞中小体育用品企业产业集群发展 | 第25-37页 |
·东莞中小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优势 | 第25-33页 |
·地理优势 | 第25页 |
·低成本优势 | 第25-28页 |
·产品优势 | 第28-29页 |
·区域营销优势 | 第29-30页 |
·市场竞争优势 | 第30-31页 |
·创新优势 | 第31-32页 |
·融资优势 | 第32页 |
·外部扩张优势 | 第32-33页 |
·东莞中小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产业定位问题 | 第33页 |
·产业结构方面 | 第33页 |
·整体规划落后 | 第33页 |
·生产性服务跟进不够 | 第33-34页 |
·产业集群的外部制约日益严重 | 第34页 |
·政府的引导不力 | 第34页 |
·企业自身问题 | 第34-35页 |
·东莞中小体育用品企业现状 | 第35-37页 |
4.国内外中小企业集群现状与政策建议分析 | 第37-42页 |
·国外产业集群 | 第37-39页 |
·意大利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集群政策 | 第37-38页 |
·印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集群政策 | 第38-39页 |
·福建泉州运动鞋产业集群简介 | 第39-40页 |
·泉州运动鞋产业集群简介 | 第39-40页 |
·泉州运动鞋产业集群政策措施 | 第40页 |
·国内外产业集群对东莞中小体育用品企业政策发展的启示 | 第40-42页 |
·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和集群政策 | 第40页 |
·把国家和地方集群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 第40-41页 |
·制定集群识别标准,搞好产业集群统计 | 第41-42页 |
5 对东莞中小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政策建议 | 第42-47页 |
·对政府在产业集群建设中的建议 | 第42-43页 |
·制定产业集群战略与政策 | 第42页 |
·培育和完善地方产业配套体系 | 第42-43页 |
·加强社会网络和中间组织建设 | 第43页 |
·积极鼓励中小企业的集群式创新 | 第43页 |
·抓好产业链延伸工作,营造集群经济的新增长点 | 第43页 |
·促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拓宽集群发展渠道 | 第43页 |
·要善于抓住偶然机会发展产业集群 | 第43页 |
·对企业在产业集群建设中的建议 | 第43-47页 |
·强化技术创新,打造特色产品 | 第44页 |
·加强专业化与分工 | 第44页 |
·积极推行企业体制创新与改革 | 第44页 |
·提高集群企业的产品质量培养区域品牌 | 第44页 |
·实现网络化战略 | 第44-45页 |
·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 第45页 |
·提高企业家能力和素质 | 第45页 |
·加强技术研发和专利保护 | 第45页 |
·注重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突破性发展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