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与节点定位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6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第14-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 第16-18页 |
·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 第18-20页 |
·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 第20-22页 |
·关键技术 | 第22-25页 |
·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与定位技术 | 第25-30页 |
·数据收集 | 第25-27页 |
·节点定位 | 第27-29页 |
·数据收集与定位技术的研究难点 | 第29-30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0-32页 |
·拥塞公平性控制 | 第30页 |
·网络寿命最大化 | 第30-31页 |
·RSSI 指纹库定位精度 | 第31页 |
·移动节点自定位 | 第31-3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32-33页 |
·全文组织 | 第33-36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分析 | 第36-50页 |
·拥塞控制 | 第36-39页 |
·网络寿命最大化 | 第39-41页 |
·静态节点定位 | 第41-45页 |
·移动节点定位 | 第45-50页 |
第三章 拥塞公平性控制研究 | 第50-64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公平性问题分析 | 第51-53页 |
·任意形状区域面积计算方法 | 第53-54页 |
·节点潜在事件区域面积的计算 | 第54-57页 |
·性能模拟与分析 | 第57-63页 |
·报文传送率 | 第59-61页 |
·算法能耗比较 | 第61-62页 |
·能量有效性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面向网络寿命最大化优化策略研究 | 第64-82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网络模型 | 第65-66页 |
·网络模型 | 第65-66页 |
·问题描述 | 第66页 |
·簇内节点的最佳发射半径 | 第66-69页 |
·簇内节点承担数据量分析 | 第66-69页 |
·簇内节点最佳发射半径的确定 | 第69页 |
·最佳簇半径 | 第69-71页 |
·异构网络的能量均衡的优化分析与最佳取值计算 | 第71-74页 |
·基于多跳与单跳混合的网络性能优化策略 | 第74-76页 |
·策略思想 | 第74-75页 |
·多跳与单跳混合优化算法 | 第75-76页 |
·结果分析与计算实例 | 第76-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基于 RSSI 指纹库的定位技术研究 | 第82-96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RSSI 定位算法分析 | 第83-86页 |
·RSSI 指纹定位算法 | 第83-84页 |
·传统指纹库生成方法 | 第84-85页 |
·RSSI 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85-86页 |
·指纹库细化粒度算法 | 第86-92页 |
·已知位置点采样 | 第86-87页 |
·构建位置与特征向量的映射关系 | 第87-91页 |
·细化粒度过程 | 第91-92页 |
·实验与评估 | 第92-95页 |
·小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移动节点自定位技术研究 | 第96-110页 |
·引言 | 第96-97页 |
·移动节点运动模型 | 第97-99页 |
·移动节点运动状态的观测 | 第99-101页 |
·定位过程求解 | 第101-105页 |
·噪声建模 | 第101-104页 |
·计算过程 | 第104-105页 |
·算法复杂性分析 | 第10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5-107页 |
·小结 | 第107-110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110-114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10-111页 |
·展望 | 第111-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8页 |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28-129页 |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