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符号说明及缩写词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木质素的分布 | 第12-13页 |
·木质素的结构 | 第13-15页 |
·木质素的生物降解 | 第15-24页 |
·降解木质素的主要微生物 | 第15-16页 |
·木质素降解体系 | 第16-23页 |
·白腐菌胞外降解系统的特点 | 第23-24页 |
·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机制 | 第24页 |
·制约木质素生物降解研究的因素 | 第24-25页 |
·木质素微生物降解的意义 | 第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粗毛栓菌YDHSD分泌的漆酶的分离与纯化 | 第26-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菌株 | 第26页 |
·培养基 | 第26-27页 |
·漆酶活力测定 | 第27页 |
·最佳产漆酶时间的确定 | 第27页 |
·漆酶粗酶液的制备 | 第27页 |
·漆酶的分离与纯化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2页 |
·粗毛栓菌YDHSD的产酶曲线 | 第28-29页 |
·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 | 第29-30页 |
·凝胶过滤层析 | 第30页 |
·漆酶的分离与纯化 | 第30页 |
·分子量的测定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对白腐真菌产纤维二糖脱氢酶的条件的研究 | 第33-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菌株 | 第33-34页 |
·培养基 | 第34页 |
·纤维二糖脱氢酶粗酶液的制备 | 第34页 |
·纤维二糖脱氢酶酶活的测定 | 第34页 |
·碳源和氮源的优化 | 第34-35页 |
·叠氮化钠对纤维二糖脱氢酶(CDH)酶活的影响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6页 |
·不同的菌株产纤维二糖脱氢酶(CDH)的情况 | 第35页 |
·培养基的选择 | 第35页 |
·碳源和氮源的优化 | 第35页 |
·纤维二糖脱氢酶(CDH)酶活测定方法的影响 | 第35页 |
·叠氮化钠对纤维二糖脱氢酶(CDH)酶活的影响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漆酶和纤维二糖脱氢酶在木质素降解过程中的协同作用的初步研究 | 第37-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菌株 | 第37-38页 |
·固体培养基 | 第38页 |
·愈创木酚降解产物的制备 | 第38页 |
·不同有机溶剂对愈创木酚的提取能力 | 第38页 |
·重蒸后的乙酸乙酯对愈创木酚的抽提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温度对愈创木酚抽提效果的影响 | 第39页 |
·强碱对愈创木酚的抽提效果的影响 | 第39页 |
·各区域酶活的测定 | 第39页 |
·酶活力测定 | 第39页 |
·形成显色圈的氧化还原机制的验证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不同有机溶剂对愈创木酚的提取能力 | 第39-40页 |
·重蒸后的乙酸乙酯对愈创木酚的抽提效果的影响 | 第40页 |
·温度对愈创木酚抽提效果的影响 | 第40页 |
·强碱对愈创木酚的抽提效果的影响 | 第40页 |
·不同区域的木质素降解酶的酶活 | 第40页 |
·形成变色圈的氧化还原机制的验证 | 第40-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全文总结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