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木提取物对木材防腐作用的研究
|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木材防腐的现状和发展 | 第9-12页 |
| ·木材防腐的重要性 | 第9-10页 |
| ·国内外木材保护的现状 | 第10-11页 |
| ·木材防腐剂的现状与发展 | 第11-12页 |
| ·木材防腐剂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现有木材防腐剂的不足 | 第11页 |
| ·木材防腐剂的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天然植物提取物耐腐性能的研究 | 第12-13页 |
| ·天然植物提取物抑菌性能的研究与利用 | 第12页 |
| ·树木天然耐腐成分的组分和形成 | 第12-13页 |
| ·银杏树木提取物在木材防腐上的意义 | 第13-15页 |
| ·银杏的性状与分布 | 第13页 |
| ·银杏化学成分 | 第13-14页 |
| ·银杏的价值 | 第14页 |
| ·银杏木材提取物防腐作用的研究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银杏树木提取物的制备 | 第15-2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 ·材料和仪器 | 第15-16页 |
| ·原料 | 第15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15-16页 |
| ·方法 | 第16-18页 |
| ·银杏心材和树皮的溶剂提取 | 第16-17页 |
| ·银杏心材的超临界CO_2 萃取 | 第17-1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8-22页 |
| ·银杏心材和树皮溶剂提取物的得率 | 第18页 |
| ·银杏心材超临界CO_2 萃取的得率 | 第18-22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18-20页 |
| ·正交试验与稳定性试验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提取物的分离与抑菌性能试验 | 第23-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 ·材料和仪器 | 第23-24页 |
| ·供试菌种 | 第23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23-24页 |
| ·方法 | 第24-27页 |
| ·银杏树木提取物的抑菌性能试验 | 第24-25页 |
| ·银杏心材氯仿提取物的分离 | 第25-26页 |
| ·分离物的抑菌性能试验 | 第26-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 ·银杏树木提取物的抑菌性能 | 第27-31页 |
| ·心材和树皮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性能 | 第27-28页 |
| ·心材超临界CO_2 萃取物的抑菌性能 | 第28-30页 |
| ·ACQ-D 的抑菌性能 | 第30-31页 |
| ·心材氯仿提取物的分离 | 第31-32页 |
| ·心材氯仿提取物的粗分离 | 第31页 |
| ·粗分离组分F_5的精分离 | 第31-32页 |
| ·分离物的抑菌性能 | 第32-36页 |
| ·粗分离组分的抑菌性能 | 第32-34页 |
| ·精分离组分的抑菌性能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提取物木材防腐实验 | 第38-4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 ·材料和仪器 | 第38-39页 |
| ·试样 | 第38页 |
| ·供试菌种 | 第38页 |
| ·仪器 | 第38-39页 |
| ·方法 | 第39-40页 |
| ·木材防腐实验步骤 | 第39页 |
| ·计算结果与木材耐腐等级 | 第39-40页 |
| ·SEM 实验操作 | 第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 ·对彩绒革盖菌的抑制性能 | 第40-42页 |
| ·失重率与耐腐等级 | 第41页 |
| ·SEM 照片观察 | 第41-42页 |
| ·对密粘褶菌的抑制性能 | 第42-44页 |
| ·失重率与耐腐等级 | 第43页 |
| ·SEM 照片观察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提取物有效化学成分分析 | 第46-5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 ·材料和仪器 | 第46页 |
| ·原料 | 第46页 |
| ·仪器 | 第46页 |
| ·方法 | 第46-4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 ·粗分离物F_5的GC-MS 分析结果 | 第47-48页 |
| ·F_5的总离子流图 | 第47页 |
| ·F_5的化学成分 | 第47-48页 |
| ·精分离物Ⅱ-1、Ⅲ-1 的GC-MS 分析结果 | 第48-50页 |
| ·Ⅱ-1、Ⅲ-1 的总离子流图 | 第48-49页 |
| ·Ⅱ-1、Ⅲ-1 的化学成分 | 第49-50页 |
| ·超临界CO_2 萃取物的GC-MS 分析结果 | 第50-52页 |
| ·超临界CO_2 萃取物的总离子流图 | 第50-51页 |
| ·超临界CO_2 萃取物的化学成分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创新点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创新点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详细摘要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