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 恒温基因扩增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TAS | 第10页 |
·3RS | 第10-11页 |
·NASBA | 第11页 |
·SDA | 第11-12页 |
·RCA | 第12页 |
·TMA | 第12页 |
·HDA | 第12页 |
·LAMP | 第12-15页 |
2 副猪嗜血杆菌及其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副猪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5-16页 |
·副猪嗜血杆菌的危害 | 第16页 |
·副猪嗜血杆菌的主要检测方法 | 第16-18页 |
3 多杀性巴氏杆菌及其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生物学性状 | 第19页 |
·流行病学及致病机理 | 第19-20页 |
·危害 | 第20页 |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主要检测方法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副猪嗜血杆菌LAMP检测法的建立 | 第23-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方法 | 第24-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6页 |
·LAMP的条件优化 | 第26-29页 |
·LAMP法反应体系的确立 | 第29页 |
·副猪嗜血杆菌LAMP特异性试验 | 第29-30页 |
·副猪嗜血杆菌LAMP敏感性试验 | 第30页 |
·待检样品检测 | 第30页 |
3 讨论 | 第30-31页 |
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巴氏杆菌LAMP检测法的建立 | 第32-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材料 | 第32-33页 |
·方法 | 第33-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5页 |
·LAMP的条件优化 | 第35-37页 |
·巴氏杆菌LAMP反应体系的确立 | 第37页 |
·LAMP特异性试验 | 第37-38页 |
·LAMP敏感性试验 | 第38页 |
·临床样品检测 | 第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利用复合LAMP联检副猪嗜血杆菌和巴氏杆菌的研究 | 第40-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材料 | 第40-41页 |
·方法 | 第41-43页 |
2 结果 | 第43-47页 |
·复合LAMP检测方法的确立 | 第43页 |
·复合LAMP的条件优化 | 第43-45页 |
·试验的敏感性 | 第45-46页 |
·试验的特异性 | 第46页 |
·样品检测 | 第46-47页 |
3 讨论 | 第47-51页 |
·复合LAMP技术创建的依据和意义 | 第47-50页 |
·复合LAMP建立的技术要点 | 第50页 |
·复合LAMP法检测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 第50-51页 |
4 小结 | 第51页 |
5 展望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论及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53-54页 |
1 结论 | 第53页 |
2 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A.论文中的重要英文缩写 | 第58-59页 |
附录 B.主要试剂配制 | 第59-61页 |
附录 C.副猪嗜血杆菌DQ229047基因 | 第61-63页 |
附录 D.巴氏杆菌Kmt1基因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