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篇 小麦-华山新麦草附加系H9014-121-5-5-9 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SSR 标记 | 第14-3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植物抗病遗传学的分子基础 | 第14页 |
·小麦对条锈菌抗病性的分类 | 第14-15页 |
·小种专化型抗性 | 第15页 |
·非小种专化型抗病性 | 第15页 |
·小麦抗条锈菌基因的来源 | 第15-16页 |
·已正式命名的小麦抗条锈菌基因 | 第16-17页 |
·已获得分子标记的小麦抗条锈基因 | 第17-18页 |
·小麦抗病基因遗传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常规表型遗传分析 | 第19页 |
·常规杂交法(经典遗传分析方法) | 第19页 |
·基因推导分析法 | 第19页 |
·小麦抗病基因定位的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非整倍体分析 | 第19-20页 |
·细胞遗传学 | 第20页 |
·分子标记法 | 第20-21页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与应用 | 第21-24页 |
·抗病基因分析群体类型 | 第21页 |
·近等基因系法(Near-Isogenic Lines,NIL) | 第21页 |
·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 | 第21页 |
·基于基因组DNA 的分子标记技术 | 第21-23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 第21-22页 |
·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 第22页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 | 第22-23页 |
·抗病基因类似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ue,RGA) | 第23页 |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RAP) | 第23页 |
·SSR 标记在小麦抗病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小麦-华山新麦草附加系H9014-121-5-5-9 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SSR标记 | 第25-3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5页 |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病原菌 | 第25页 |
·所需试剂与仪器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31页 |
·苗期抗条锈性鉴定和遗传分析 | 第25-26页 |
·菌种的繁殖 | 第25页 |
·苗期抗病性鉴定和遗传分析 | 第25-26页 |
·反应型调查标准及抗感划分标准 | 第26页 |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 第26页 |
·抗条锈病基因分子图谱的构建 | 第26-31页 |
·小麦基因组DNA 的提取、纯化和检测 | 第26-28页 |
·抗病池和感病池的构建及多态性标记的筛选 | 第28-29页 |
·微卫星引物PCR 扩增及电泳分析 | 第29-30页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30-31页 |
·H9014-121-5-5-9 及其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鉴定 | 第31页 |
·结果 | 第31-35页 |
·H9014-121-5-5-9 抗条锈病性的来源分析 | 第31页 |
·H9014-121-5-5-9 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 第31-32页 |
·抗条锈基因YRHA 的SSR 分子标记图 | 第32-34页 |
·H9014-121-5-5-9 及其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二篇. 基因枪诱导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菌株的研究 | 第37-6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37-52页 |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及其毒性变异的研究 | 第37页 |
·植物病原真菌诱变的研究 | 第37页 |
·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的研究 | 第37-39页 |
·异核作用 | 第38页 |
·基因突变 | 第38-39页 |
·人工诱变方法 | 第39-46页 |
·物理诱变 | 第39-40页 |
·化学诱变 | 第40-41页 |
·生物诱变因素 | 第41-46页 |
·基因枪转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第46-49页 |
·基因枪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原理 | 第46-47页 |
·基因枪技术的应用 | 第47-49页 |
·基因枪技术的优点及不足 | 第47-48页 |
·影响基因枪技术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 | 第48页 |
·基因枪技术的在植物病原真菌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 第48-49页 |
·插入序列的检测方法 | 第49-51页 |
·PCR 检测 | 第49-50页 |
·SOUTHERN 印迹杂交 | 第50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50-5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51-52页 |
第二章 基因枪转化的三个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体的研究 | 第52-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9页 |
·供试突变体菌株挑取、鉴定与保存 | 第52页 |
·质粒 | 第5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2页 |
·试剂配置 | 第52-54页 |
·细菌培养和质粒扩增所用试剂 | 第52-53页 |
·电泳所用试剂 | 第53页 |
·基因枪转化过程中所用试剂 | 第53页 |
·GUS 表达活性检测试剂 | 第53页 |
·小麦条锈菌DNA 提取试剂 | 第53-54页 |
·Southern blot 过程中主要试剂 | 第54页 |
·方法 | 第54-59页 |
·E.coLi 菌株培养 | 第54页 |
·质粒提取 | 第54-55页 |
·GUS 基因表达的检测 | 第55页 |
·突变菌株gus 基因的PCR 检测 | 第55-56页 |
·突变菌株gus 基因southern blot 检测 | 第56-58页 |
·毒性鉴定 | 第58-59页 |
·结果 | 第59-62页 |
·GUS 基因在突变菌夏孢子中的表达 | 第59页 |
·突变体中GUS 基因的PCR 检测 | 第59页 |
·GUS 基因的SOUTHERN 杂交 | 第59-60页 |
·突变体的毒性鉴定 | 第60-62页 |
·讨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