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基层选举过程中的执政党角色研究--以杭州市下城区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主题 | 第8-9页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城市社区的选举与基层党组织的地位 | 第12-19页 |
第一节 城市社区的选举 | 第12-14页 |
一、社区选举产生的机构 | 第12-13页 |
二、选举的方式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社区居委会选举的重要性和难点分析 | 第14-16页 |
第三节 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 | 第16-19页 |
一、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的必然性和合法性 | 第16页 |
二、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建设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机整合 | 第16-17页 |
三、对社区党建提出的新要求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社区选举的制度描述 | 第19-25页 |
第一节 选民资格和选民登记 | 第19-20页 |
一、选民资格 | 第19-20页 |
二、选民登记 | 第20页 |
第二节 选举工作机构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候选人的产生 | 第21-22页 |
第四节 选举方法和程序 | 第22-23页 |
一、选举方法 | 第22页 |
二、选举投票 | 第22-23页 |
三、投票结果 | 第23页 |
第五节 罢免、辞职和补选 | 第23-25页 |
第四章 执政党组织介入社区选举的基础与途径 | 第25-38页 |
第一节 执政党在社区的基础 | 第25-30页 |
一、社区中党的组织覆盖 | 第26-27页 |
二、社区中党建工作覆盖 | 第27-28页 |
三、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 第28-29页 |
四、社区党组织的选举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培养与提名 | 第30-32页 |
一、候选人的初始提名 | 第30-31页 |
二、“两委”的交叉兼职 | 第31页 |
三、落选人的考虑和安排 | 第31-32页 |
四、社工中培养党员 | 第32页 |
第三节 开展为民服务 | 第32-35页 |
一、骨干群体的工作津贴 | 第33页 |
二、特殊群体的特别服务 | 第33-34页 |
三、老年群体的为老服务 | 第34页 |
四、居民群体的日常服务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引导选举的途径 | 第35-38页 |
一、制定有关法规文件 | 第35-36页 |
二、组成选举委员会 | 第36页 |
三、选民登记和投票过程中的动员 | 第36-37页 |
四、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年度考核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执政党组织介入社区选举的障碍与问题 | 第38-44页 |
第一节 如何正确认识民主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服务功能错位 | 第39-40页 |
第三节 选举制度设计合法不合理 | 第40-42页 |
一、选民资格 | 第40-41页 |
二、外来务工人员选举权确定 | 第41页 |
三、选票统计制度 | 第41-42页 |
第四节 社区工作者进出口渠道不畅 | 第42-44页 |
第六章 改善执政党组织影响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44-50页 |
第一节 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切实推进社区的民主自治 | 第46-47页 |
第三节 设计符合实际的选举制度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制定正常流动、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