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干部工作论文

政治沟通视野下的选人用人公信度研究--基于温州的调查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价值第9-11页
 第二节 国(境)内外研究现状第11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结构与方法第11-14页
  一、研究思路第11-12页
  二、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三、论文结构第13-14页
第二章 理论与实践的嫁接政治沟通视野下的选人用人公信度第14-19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7页
  一、选人用人公信度内涵第14-15页
  二、政治沟通内涵第15-17页
 第二节 政治沟通理论与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嫁接第17-19页
第三章 演进比较:我国干部制度改革历程及现行领导干部产生不同方式的公信度比较第19-24页
 第一节 我国干部制度改革历程第19-22页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干部制度改革第19-20页
  二、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历史进程中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第20-21页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第21-22页
 第二节 我国领导干部产生的方式及公信度分析第22-24页
  一、选任制领导干部产生的实际过程及公信度分析第23页
  二、委任制领导干部产生的实际过程及公信度分析第23-24页
第四章 温州的实践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践探索与现状分析第24-38页
 第一节 温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践探索第24-26页
  一、加强深入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的配套制度建设,干部工作制度化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第24页
  二、积极推行扩大民主的有效措施,干部工作民主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第24-25页
  三、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视野第25页
  四、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选人用人监督的渠道不断拓宽第25-26页
 第二节 温州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6-35页
  一、调查访谈实证情况第26-28页
  二、存在问题分析第28-35页
 第三节 基于温州调查发现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影响因素第35-38页
  一、选人用人标准的导向度第35-36页
  二、选人用人机制的科学度第36页
  三、选人用人工作的透明度第36页
  四、干部任用的能岗匹配度第36页
  五、选人用人监督的有效度第36页
  六、群众对选人用人工作的认知度第36-37页
  七、党员干部的可信度第37页
  八、选人用人者的公正度第37-38页
第五章 增进政治沟通: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应对策略第38-48页
 第一节 推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第38-39页
  一、落实干部选任政策程序公开制度第38页
  二、试行空缺职位公开预告制度第38页
  三、推行干部实绩公示制度第38页
  四、探索考察结果适度公开制度第38-39页
  五、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第39页
  六、实行干部选任情况定期公开通报制度第39页
 第二节 扩大公民在干部工作中的有序政治参与第39-44页
  一、建立动议和初始提名制度,让群众的民主参与在干部工作的初始阶段开始介入第40-41页
  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制度,让群众主动参与选拔干部和科学地鉴别干部第41-43页
  三、建立科学的干部考察考核制度,让群众参与干部考察的全过程第43-44页
 第三节 建立健全政治体系内部干部选拔任用分权制度第44-46页
  一、健全干部选拔任用酝酿制度第45页
  二、建立和实行党委常委会研究干部预告制度第45-46页
  三、推行干部讨论决定票决制第46页
 第四节 完善体制内外共同监督体系第46-48页
  一、畅通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渠道第46-47页
  二、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询问和质询制度第47页
  三、建立民主监督网络体系第47-48页
第六章 尊重沟通客体: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第48-63页
 第一节 选人用人公信度测评的实现途径第48页
 第二节 选人用人公信度测评流程第48-54页
  一、测评指标的确定第49-50页
  二、测评指标的量化第50-51页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1-54页
 第三节 选人用人公信度探索性测评实例第54-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附录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需求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实证研究--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
下一篇:城市社区基层选举过程中的执政党角色研究--以杭州市下城区为例